“昨天我们与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体外诊断技术进行了转化价值和可行性评估与洽谈”,坐在成都高新区阿里中心10楼办公室的成都康拓邦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康拓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段文锋博士说,这是康拓邦 “医疗技术创新实验室” (以下简称 “实验室”)搜集到的医疗器械创新项目之一。据悉,目前实验室从华西医院、协和医院、浙大附属医院等机构搜集到60多个创新项目,有望成为医疗器械领域里的创新高地。
精挑细选60多个创新项目
据段文锋介绍,目前实验室与浙大附属医院的医疗专家联合研发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动力治疗仪,已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并在康拓邦主导下,成立了聚焦眼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设立的首家子公司。“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的原因,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至少在3000万人以上,过去,国内对糖尿病主要采取药物和激光治疗,但治疗费用都比较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段文锋说,目前该治疗仪已经进入了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在2019年上市,将填补国内空白,有望减轻糖尿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实验室同时与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合作研发了“个性化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系统”,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库+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检查”。这个项目的研发价值在于,改变了过去在健康体检项目上的“千篇一律”,既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无效劳动,又可以避免高风险项目的漏查几率。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受到了受检者的普遍欢迎。
实验室对医疗器械项目的转化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段文锋介绍,公司除了从国内临床医生那里直接获取创新需求之外,也会把国外的前沿技术带回来,跟国内的临床医生做对接。
目前公司正在对储备的项目进行认真筛选、精准鉴别。“我们对合作项目有自己的一套鉴别标准:一是有真实的市场需求,而且面向的群体足够大;二是有较高的可行性,包括项目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转化资金有比较充足的保障等。”段文锋说。
段文锋表示,目前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实验室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各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发文,鼓励企业建立独立的技术转化中心,康拓邦实验室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先行者,其商业模式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近期已与风险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估值8000万元。同时公司还收到了广州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的投资邀约函。资本的进入,将使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未来将效仿美国的兰格实验室,将其打造成为医疗器械领域里高效赚钱的实验室。
“高大上”团队增加创新底气
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公司创业团队高手云集,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段文锋,学士和硕士学位都是在四川大学获得的,就读于信号处理专业。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微软中国、摩托罗拉公司从事研发工作。2010年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2014年学业有成的他,完全可以在英国或者境外其他地方找一份高薪工作,“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怀抱报效家乡之情,博士刚毕业,我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四川,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了康拓邦公司。”段文锋说。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郑定昌博士“来头”也不小:心血管物理和工程领域国际知名专家、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疗物理部门学术带头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JALodge奖章获得者,同时还是成都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海外创新专家,并于2015年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除此之外,在目前公司20名员工中,多名核心成员曾就职于通用医疗、默沙东、惠普、摩托罗拉、华为、新加坡电信等国内外顶级企业,这为公司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尽管如此,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就走过一段弯路。段文锋说:“刚开始的时候,选择的创业项目是移动医疗,但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只能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等方面的基础服务,其创新性和可持续距公司的要求较远,我们果断放弃了这个项目。”
在资金方面,公司成立之初的注册资金仅100万元人民币;在人才方面,公司需要的是拥有医学专业知识,而且愿与公司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有志之士。
不过,令段文锋感到幸运的是,公司在创业过程中,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在公司“很差钱”的时候,2014年12月,成都高新区“雪中送炭”,给予了公司“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基金”支持;同时对公司进行了房租补贴,使公司终于渡过了难关。2015年,当段文锋获得成都市“人才计划”特聘专家称号时,成都高新区又对其进行了专项奖励。
做医疗器械的“药明康德”
从表面上看起来,上述医疗器械科研成果并非由实验室独立研发,但段文锋认为,医疗器械创新链条较长,整个流程包括创意、样机设计、制作、临床试验、注册、量产和上市等。实验室在这个链条上将起到临床医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对于实验室的商业价值,段文锋表示,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产权范围,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动力治疗仪”项目,原来只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实验室介入后,经过进一步的研发,目前已经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同时获得了国际专利授权;
另一方面,临床成果转化是一个高效创造价值的过程,通常可以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市场价值几乎为零的创意,转化为千万元级的产业化项目。“临床专家完全可以只带着一个创意来找到我们。经过我们之手,转化为一整套严密的专利体系,以及经过验证的临床样机。”段文锋说。
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段文锋认为,这与公司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而医疗器械行业是弱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较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其业绩不可能“爆发式”增长,但却可以快速而平稳地增长。同时,随着国家不再在地域,种类等方面对社会力量办医进行限制,那么,未来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
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做西南地区医疗器械转化行业的第一品牌,而长远目标则是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公司)。今后,只要人们一提起医疗器械转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康拓邦”。段文锋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对项目评估,样机设计、制作和临床试验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高转化效率,计划到2018年后每年将转化10个项目。
在资本运作方面,段文锋表示,公司将朝着上市公司的方向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医疗器械科研成果转化业务。而当务之急是夯实业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运作。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