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有些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努力将公司做大做强,而有些公司则在通过非法手段保壳,金亚科技(300028)就是后者。在2013年大幅亏损后,为避免连亏3年暂停上市,金亚科技在2014年“努力”将净利润做到了124万元。然而就这区区124万元的净利润,却是财务造假的产物。
2015年6月证监会对金亚科技立案调查,2年多后,2017年11月13日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至此,造假相关责任人纷纷遭到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但该事件并没有完结,截至目前金亚科技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文件,公司股票退市风险仍未解除。
多管齐下造假增利润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后,为避免被ST,甚至暂停上市,往往会在某年度通过出售资产、高额政府补贴等方式提振利润。然而金亚科技却剑走偏锋,选择了造假这条“不归路”。
随着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处罚结果出炉,其财务造假细节也一并被揭开。证监会称,金亚科技2014年伪造财务数据,公司准备两本账套,一本用于内部管理,记录真实的业务;一本用于对外披露,伪造的财务数据都记录于对外披露的账套。
经证监会核实,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伪造合同、伪造银行单据、伪造材料产品收发记录、隐瞒费用支出等方式虚增利润,2014年年报合并财务报表共计虚增营业收入7363.5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1925.33万元,少计销售费用368.5万元,少计管理费用132.08万元,少计财务费用795.29万元,少计营业外收支1315.48万元,虚增利润总额8049.55万元,占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为335.14%,并使利润由亏损变为盈利。此外,经证监会调查,金亚科技2014年年报虚增银行存款约2.18亿元、2014年年报虚列预付宏山公司3.1亿元工程款等违法情况。
处罚被指“隔靴搔痒”
经过两年零五个月调查,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靴子终于落地。证监会最终对17名责任人做出处罚,其中对金亚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金亚科技实际控制人处以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同时合并罚款90万元。
除金亚科技公司,实控人周旭辉受处罚外,造假链条上的一系列直接责任人员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对张法德、丁勇采取10年证券市场进入措施,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罗进、何苗、周良超、李国路分别处以25万元罚款。对罗进、何苗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刘红、曾兵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对王海龙、陈维亮、陈宏、张晓庆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罚款;对曾兴勇、张世杰、刘志宏、舒稚寒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近亿元的虚增利润,几十万元的处罚却更像是“隔靴搔痒”,难免受到市场非议。有业内专家认为,管理层必须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处罚力度。管理层可以参照国外成熟市场监管经验,如上市公司的高管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全责,一旦发现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将会获得相应的刑事责任,并会对上市公司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者处以重刑。
问题并未完结
处罚结果的落地,并不意味着金亚科技的麻烦就此完结。据悉,已有股民正在办理委托手续,欲起诉金亚科技、周旭辉以索赔损失。而就公司层面来看,基本面还在持续恶化。
基本面的恶化,在二级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反应。金亚科技从2015年高点68.3元起跌,目前金亚科技股价仅剩不到8元,期间跌幅巨大。就近三年来看,2014年金亚科技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54%;2015年营业收入便进入腰斩阶段,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3%,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2%。进入2017年,公司经营跌入最低谷,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有1474万元,同比下滑89%。从2014年5.3亿元的营业收入,下滑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1474万元,几年间金亚科技业务快速萎缩,目前仅剩下机顶盒设备及软件服务这个亏损业务在支撑这家上市公司。
眼下,证监会对金亚科技的处罚已正式下达,但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文件。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风险。
二级市场上,11月14日金亚科技涨停复牌,开盘半小时打开涨停板后便一路走低,收盘涨幅收窄至3.69%;11月15日,该股明显低开,经过短暂震荡后开始逐级走高,收盘前封死涨停。复牌后金亚科技波动开始明显加大。
基本面持续恶化,存在连续两年亏损的可能;投资者索赔,或面临巨额赔偿;退市风险未解除。未来,金亚科技麻烦事还将接二连三。
本报记者 林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