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是中国平安与贵州茅台的网络简称,因为一段时间来这两只股票被市场反复追捧成为股市的“热点”和舆论的“焦点”,上周文兴也用了投资者“不甘心”的内心情绪来比较“平台”的火爆。“平台”两股是否继续火爆不是本文的焦点,而上次谈到继续寻找核心资产是本文想涉及的,但不知道能否在本栏目中谈清楚,不过笔者还是想谈谈感受。
我们知道汽车是人类第一大工业,当年作为恢复高考就读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在大学的影院中组织观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电影时,总是被城市街头庞大的汽车车流震撼,同样也被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震惊,于是那个时代“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口号成为我们那代学子的行动。当年令我们惊讶的车流早就流动在华夏的天南地北,虽然我们在汽车领域和发达国家差距依旧存在,但是我们通过努力至少做了一件对的事情,那就是我们把世界上大部分的汽车生产能力转移到了中国。中国汽车消费者绝大多数驾驶的外国品牌汽车多数都是在我们中国生产制造的,中国可以获得制造这个环节的部分收益。当然,如果品牌也是自己的话,那才是真正赚钱了。
那么,再展望一下未来,谁会取代汽车工业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工业呢?这个展望就和我们在“平台”之后寻找核心资产有关了。投资者不知道记得否,有一段时间几乎上市公司名称中带“微”的都出现较大的涨幅,比如景嘉微、国科微、富瀚微等等,都是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芯片和电子产品相关的挂牌公司,可以说资本市场已经紧紧瞄准了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了。再回顾大半年前,半导体上游原材料五年来第一次涨价,紧接着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次涨价,台积电晶圆也八年来首次涨价,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出现明显的起色。半导体产业链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微型传感器四部分,其中集成电路销售占比8成以上,研究半导体行业主要就是研究集成电路,通常集成电路和芯片可混合使用。中国每年进口2000亿美元以上,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而芯片自给率按 《中国制造2025》规划,2020年才能达到40%,现实和需求的巨大落差就是发展的动力。
这里要提到投资圈常简称的 “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014年 9月24日大基金成立,初期规模 1200亿元,截止 2017年6月规模已达到 1387亿元。现 “二期”正在酝酿中,预计不低于千亿规模。尤其是地方资本,截止 2017年 6月,由“大基金”撬动的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包括筹建中)达 5145亿元,加上大基金,中国大陆目前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额高达 6532亿元,如果再加上酝酿中“二期”大基金,规模势必将直逼一万亿。大基金一期的重点在制造,重点投资每个产业链环节中的骨干企业,结合投资另外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截至 2017年 9月大基金累计决策投资 55个项目,涉及 40家集成电路企业,共承诺出资 1003亿元,承诺投资额占首期募集资金的 72%。目前大基金持股市值超 200亿 ,覆盖 13家半导体领域的上市公司。
半导体是高度依赖投资的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相对汽车产业就差了,我们需要的集成电路大部分是在境外制造。在中国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环节之中,制造目前是最弱小、差距最大的部分。据有关资料排名,世界第一名台积电营收为294.88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59%;第二美国格罗方德的营收为55.4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11%;第三台湾联华电子的营收为45.8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9%;第四是中国大陆中芯国际,营收为29.21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仅为6%;第五是台湾力晶科技的营收为12.7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3%;第六是美国TowerJazz,营收12.49亿美元;第七,台湾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营收8亿美元;第八,中国华虹半导体,营收7.12亿美元;第九,韩国DongbuhiTek,营收6.72亿美元;第十,德国X-Fab,营收5.1亿美元。排名第一的就是台积电,销售收入遥遥领先,超过全球其他所有代工厂的总和,每年净利润高达100亿美元。大陆最大的中芯国际排在世界第四位,和格罗方德、联电一起处于第二集团,三家的销售额在30—60亿美元之间。
再来看看目前在这个产业中的国内企业,最大的十家集成电路制造商中除了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外资企业外,就是中芯国际、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和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程方面只有上海华力微电子和中芯国际才是中国制造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希望。国家对华力微电子投入巨大,两期工程就投入了500个亿,而中芯国际起点较高发展较为坎坷,但营收2016年已经做到29.2亿美元,是值得期待的力量。紫光国芯赵伟光近期接受媒体采访也谈到这个行业的前景和紫光的想法,一批人才和资本的结合值得人们重视这个产业。按照笔者的看法这就是未来的第一产业,看到大基金的加速投入,体现了国家意志——“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文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