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在获奖名单里,很容易就能注意到一支“蓉城队伍”:有27个来自成都的项目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数量占四川全省总获奖数的90%,创下了成都科技系统的历史新高。
回看2017年,成都市科技系统在多方面聚焦发力、创新探索,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让科技工作发挥强效作用——科技创新,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中的重要引领支撑,成为这个城市大力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引擎;成都的科技工作成果,成为助力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2018年,成都科技新征程已经起航。
交出亮眼成绩单 国家奖项刷新成都纪录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获得的奖项,只是成都全市科技系统工作成果的一部分。
3月2日,成都市召开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会,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2017年,成都的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R&D经费支出预计达320亿元,同比增长10.7%,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验收。创新创业主体更趋活跃,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家,同比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同比增长55%,其中准独角兽企业31家。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473家,同比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77亿元,同比增长11.8%。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实质性突破,技术交易额再创新高,达到523.89亿元,增长12.9%。知识产权量质全面提升,专利申请量11398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47036件,分别增长16%和19.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9件,增长20%。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成都对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愈加看重。这其中,科技系统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上面这组数据,是成都科技部门交出的2017年成绩单。可以看到,每一项都是推动成都转型发展、高质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数据是结果,从具体工作上来看,2017年,成都市科技工作主要从十一个重点方面着力,最终取得了这个成绩。”
从重点方面发力 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从十一个重点方面看,大致可分为“直接作用”和“环境营造”两个类型。
一方面,科技工作直接作用于“转型发展、高质发展”。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着眼于壮大技术创新主体。行动计划中,成都启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都创造”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三大工程。2017年,成都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0家,增幅为历年最大,极米科技、天象互动等31家准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
深化校院地协同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获得了实质性突破。2017年,成都细化落实了在蓉“双一流”大学“2+6”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大力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蓉发展,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体系。布局规划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实施“蓉城科技聚变计划”,举办“蓉归故里”活动,引进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项目投资2720亿元。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校企“每月一对接”活动,电子信息、先进高分子材料、轨道交通等专场带动了1000余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
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17年,成立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继西南交通大学之后,推动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截至2017年底,西南交通大学184项科研成果分割确权,吸引投资8.8亿元,成立科技公司20家;四川大学近60项成果分割确权,创办20余家科技企业,生物医药领域7项成果确权后作价投资3.6亿元,预计拉动投资100亿元。成都理工大学13项成果、成都中医药大学26项成果完成分割确权。
2017年,成都市科技部门还开展了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新经济培育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30余篇科技调研成果和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并聚焦新经济“六大形态”“七大场景”,编制虚拟现实、大数据、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5个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成都市技术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主攻方向,在大数据、石墨烯应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组建了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直接作用的同时,大力营造环境氛围。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继续大力吸引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显著增强创新驱动智力支撑,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持续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等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叫响城市创新创业品牌。
这一年,成都还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作为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保障,成都在2017年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国领先。
2017年,成都成为西部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加快构建集创造、应用、管理、保护和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017年全年调解、查处各类假冒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68件,办理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00%以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题分析报告,成都创新研发活跃度居同类城市首位,创新发展竞争力指数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
在科技金融领域方面的不断创新,更是加快了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通过“科创贷”“创业贷”支持1043家企业(团队)获得债权融资超22亿元,通过“科创保”支持524家科技企业投保科技与专利保险735.81亿元;引导设立20亿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全国城市中规模最大;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盈创动力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被国务院列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成都一直在基础科学这个科技创新的源头上不懈努力——全力争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光子科学中心”等多个面向世界前沿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2017年,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光电所鹿溪智谷园区开工建设,中国地调局“西南地质科学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肩负责任担当 推动新经济成长壮大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8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全市的科技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为总目标,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创新生态链“两大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三大重点”,着力推进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机制“四大任务”。
在3月2日举行的成都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会上,成都市科技系统正式公布2018年的重点工作指标和九大方面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指标为:R&D研发投入增长达到12%;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达到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5件;技术交易额增长达到1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0家。
重点工作落实在九大方面: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助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助力提升宜业宜居城市生活品质;增强创新源头供给,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水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优化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有效聚合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合作体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活力。
其中,在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2018年,成都将鼓励在蓉高校联合龙头企业建设面向新经济六大产业形态的技术创新平台。遴选新经济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开展应用示范,带动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支持在蓉高校建设的各类检测、分析、实验等平台向新经济企业开放服务。面向新经济领域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大力引导人工智能抢先在蓉布局,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推动成都新经济成长壮大。
“充分认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成都市科技系统将切实肩负起成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担当,助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助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旭潘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