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航发科技(600391)披露2017年年报显示,去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7.39万元,同比增长1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483.19万元,同比增速为7.53%。公司表示,去年全力推进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党的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年度目标。
外贸销售收入减少11.46%
航发科技主营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等相关业务,外贸业务是其主营业务中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美贸易战”的新闻将市场诸多关注目光聚焦到了公司。《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工业民品和外贸产品三大产品业务去年分别为航发科技贡献营业收入8.43亿元、1.18亿元和12.59亿元,也就是说,外贸业务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55.73%。航发科技表示,2017年公司实现外贸销售收入1.86亿美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1.46%。在外贸收入同比减少的情况下,航发科技2017年仍然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其稳定经营态势由此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2017年,航发科技的亚洲地区、梅州地区、欧洲地区业务分别贡献营业收入0.37亿元、8.55亿元和3.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12%、21.75%和17.96%。
公司表示,外贸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公司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更加注重外贸产品的结构、质量和效益,主动放弃了一些技术价值和附加值极低的产品,着力开发利润高、技术含量高、集成度高的产品,努力推动外贸产品由“大”向“强”转变,由零件、短期订单向单元体、长期协议发展。“从整体看,外贸业务基本面稳定,‘进’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更优化,航空产品持续增长,各项产品业务稳中有升”。
据悉,2017年航发科技启动 150项新产品试制,实际完成148项,准时完成率98.6%。新产品试制从成熟机型、低价值向先进机型、高价值转移,其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显著提高。
今年计划实现主营营收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航发科技的业务发展愈发受到市场关注与期待。随着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国家发动机行业发展战略和空军战略转型的需求,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巨大空间。随着中国航发正式组建,管理层对中国航发寄予深切厚望,期望新的中国航发能够建立完备的技术体系和能力体系,早日形成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和相关产品,满足国家航空装备对动力的需求,实现国家航空发动机自主保障和发展。而航发科技作为新组建的中国航发的重要成员之一,被认为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从未来公司发展战略来看,2018年,航发科技表示将继续推进管理改革,坚持改革创新、聚焦主业、军民融合,立足国防建设发展需要,以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科研生产为主线,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推动航空发动机技术、能力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核心能力和领先优势,推动内、外贸业务深度融合快速发展。促使公司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助推公司成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世界级优秀供应商、航空发动机衍生产品驰名制造商和服务商。
从主要经营目标来看,2018年公司预计实现主营收入29亿元,同比2017年度增长29%;营业成本24亿元;费用3.69亿元。
■本报记者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