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全球最大农牧企业的新希望(000876)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67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22.80亿元,同比下降7.66%;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22.76亿元,同比下降3.92%;每股收益0.54元,同比下降8.47%。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尽管扣非净利下滑,但新希望仍获得了有国家队之称的证金公司的大幅增持。
饲料收入占比逾七成
饲料生产仍然是新希望业务的“大头”。2017年公司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7.02亿元,同比增长11.8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3.04%;实现毛利率6.18%,同比增长0.2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9.72亿元,同比增长70.81%。
公司表示,已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其中肉禽料、蛋禽料全国第一,猪料、水产料及反刍料也位列全国三甲。公司淘汰落后产能,打造新型标杆工厂,目前推出了生物环保型饲料。
公司积极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投资与收购食品企业的,或内部业务结构调整,发展“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项目,稳步推动公司从饲料企业向养殖、食品企业转型。
另一方面,公司在全行业率先推出了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福达计划”,以及面向大型养猪场的托管服务,在养禽和养猪领域都设立了养殖培训管理公司或养殖服务公司,加强与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直接对接,同时继续扩大担保业务范围,探索农业互联网金融业务。
此外,在屠宰及肉制品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实施了“冻转鲜、生转熟、贸易转终端”的战略转型。2017年,公司肉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9.17亿元,同比增长4.47%;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35.03%;实现营业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30.28%;实现毛利率5.1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流感禽拖养殖业后腿
畜禽养殖业务方面,虽然2017年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57.62亿元,同比增长181.14%;占营业总收入的9.21%,但实现的毛利率仅为2.05%,同比下降19.1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1.79亿元,同比下降164.82%。主要是受到了H7N9流感的不利影响。
公司抓住当前环保升级带来的机遇,一方面通过环保改造、棚舍升级,推动更多的“公司+农户”模式的传统合同养殖户向委托代养模式转型;另一方面,公司在条件适合区域进一步加大自养模式的投入,既在短期内获取代养殖环节回升的毛利空间,又可以长期为下游环节提供全程可控的安全禽肉,获取更高的溢价。
在猪养殖业务方面,公司在山东夏津投资建设的100万头生猪生产项目采用高度自动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和“公司+规模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公司在土地、物流、环境、消费综合优势区域积极布局“内部仔猪高效生产+合作放养为主、部分自养为辅”模式。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完成了年出栏1480万头产能的投资布局,全年生猪出栏数在全国上市公司中继续保持了前5位的规模。
2017年,公司畜养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7亿元,同比增长70.48%;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4.90%;实现毛利率23.05%,同比下降13.1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4.39亿元,同比下降18.03%。
证金增持了5160万股
在新希望前10大流通股东中,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增持公司股份51597062股,增持幅度49.31%。到2017年末时,其持有公司股票15623715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5%,居公司第三大股东的位置。
与此同时,拉萨开发区和之望实业有限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减持公司股份17544198股,减持幅度19.87%。到2017年末时,其持有公司股份7074434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0%,居公司第六大股东的位置。《金融投资报》记者同时发现,与2017年三季度末比较,到2017年末时,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募基金由10只增加到50只;其中,到2017年时,持股数量在100万股的公募基金就有17只,华夏新经济混合基金、嘉实新机遇混合发起式基金和长信量化先锋混合A基金分别持有公司股份8514594股、6892694股和5236335股,分别位居第一、二、三位。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