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成都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设成都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举办,将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并与海外双创周一道,连接起全球创新创业脉搏,共促双创全面升级,带动成都、四川甚至中西部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此,成都高新区编制出台了区域性双创发展规划——《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规划》(简称《双创规划》),实施以“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双创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科技链、价值链,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本报记者 杨成万
谋划“双创”升级版蓝图
《双创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00件以上、产值3000亿元以上、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各类双创企业和载体繁荣发展态势。
在加强政策支撑方面,《双创规划》提出,将基于“国际化、专业化、众创化、集群化”定位和“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发展理念,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在5年内累计投入150亿元驱动双创,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在成都高新区聚集。
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创发展模式。《双创规划》明确,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着力汇聚四大国际性资源、打造四大国家级平台、布局四大特色化空间、实施四大双创模式,探索以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双创发展模式。
重点实施示范基地带动工程、龙头项目引领工程、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国际化牵引工程和精品活动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构建完善五大服务体系、八大服务平台、十大服务链条和一系列特色服务。
同时,成都高新区探索“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三链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造了西南首家连接海内外的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让双创服务像网购超市一样便利,通过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场机构等高新技术服务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人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咨询、创新创业孵化等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自选式、便利式的专业服务,并推行创新信用券,保障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良好运行。
目前,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已入驻321家相关服务机构,汇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3187项,累计使用创新信用券次数达6290家(次),降低企业成本超过5000万元。
菁蓉汇成“双创地标”
此次双创活动周的主要会议地点菁蓉汇,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双创地标,是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载体。
启用不到3年时间,菁蓉汇已引进31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线上线下共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聚集高层次人才586人;园区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0.4亿元。菁蓉汇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实现了我国高科技领域一个个“零”的突破。
2018年,一家入驻在菁蓉汇的企业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新速度,也刷新了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新速度。9月5日,成立仅百天的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成都高新一号”与“天府军融一号”两颗AI试验卫星顺利升空。此次发射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完成“一箭双星”发射任务、星箭一体化AI处理关键技术和协同式卫星系统结构设计验证、商业卫星全流程作业。
力促创新创业,成都高新区不断优化双创顶层设计,出台全国首个区域双创发展“十三五”规划,突破传统“以孵化器为点、以创业街区为线”的双创发展路径,在全国率先提出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创新创业、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创业、街道社区基层创新创业四大创新模式。
制定出台“双创新政十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6条”、“金融新政20条”、“金熊猫人才计划”等政策,构建“大孵化”体系,支持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不断优化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推行“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放管服”改革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健全双创服务体系,构筑双创生态系统。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93家,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平台85家,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