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河宝’机器人的智能化清污作业,可将河面上的漂浮污物一网打尽,使河面呈现出整洁怡人的景象。”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启春这样向金融投资报记者描述了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河宝”H系列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的功能。该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和应用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的企业,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水利水电绿色智能装备行业引领者。
成功研发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
陈启春对记者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的拦漂技术在全球处于先进水平。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公司不对机器人作一次性销售处理,而是采取出租、提供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获得租赁费、服务费收入。同时,公司还将与相关机构连锁经营,由公司输出管理和技术,为合作机构培训管理、运营及维修人员。”
目前公司建立了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8.63万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676.24万元,同比增长62.43%。
2015年3月3日,公司股票正式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代码:832075,当时公司简称“东方水利”),是德阳市首家新三板企业,也是我国机械行业首家新三板企业,公司首批进入创新层,并且已连续4年保持于创新层。
水上清污“风景这边独好”
“公司虽然是由从事电工机械制造的国有企业东方电工改制而来,但改制后公司却决定不再从事‘老本行’,改为从事水工机械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陈启春谈及公司创业背景时表示。
从事什么样的水工机械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比较合适?公司在调研时发现,大量的垃圾从河流的上游向中下游聚集,这不仅影响了发电,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过去都是靠人工清污,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不安全。
基于上述痛点,公司决定研发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并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化控制,使其具有视频监控、数据监测、数据传输、自动故障诊断、安全预警、可远程操作和控制等功能。
虽然“水工机械”与“电工机械”只是一字之差,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市场却是各有各的“江湖”。陈启春坦承,刚开始时,公司对于水工机械市场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公司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2014年,公司到葛洲坝、三峡等数十个大中型水电站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2015年,公司“招兵买马”,组建清污机器人研发团队;2016年,公司完成了第一种型号的清污机器人产品设计方案;2017年,公司清污机器人产品进入阶段试产,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新产品鉴定,从此,国内第一台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诞生了。
“我们给她取名叫‘河宝’,寄希望于她来保护江河湖泊的清洁卫生。”陈启春表示,“经过几年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探索后,公司即将正式对外发布‘东方河宝’品牌第一代DF-H1、DF-H2、DF-H3三种类型的系列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以满足智能化治理水域各类漂浮污物的市场需求。”
资本助力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
今年上半年,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全称由“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由“东方水利”变为“东方智能”。
为了不断创新,公司围绕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研发布局需要,聚力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处理、智能辅助决策等方向,于今年7月16日设立了成都研发中心。
陈启春表示,公司未来将在两个方面持续创新:一方面,将继续加快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的智能技术升级,完善其漂浮垃圾识别、智能巡库、水体监测等功能。
另一方面,公司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汇聚到数据中心,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利用,为进一步研发、升级迭代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作好准备。
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目前,四川省双创基金、德阳市双创基金已分别向公司投资了100万元和2000万元。“随着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创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还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陈启春表示。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