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作为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合会暨高质量发展成都峰会重头戏的国际金融分会,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上海黄浦江畔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孙立坚教授作了“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主旨演讲。会后,他接受了金融投资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科创板和新三板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科创板:注册制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
“我国设立科创板的目的就是通过实施注册制,让那些虽然上市时盈利不多甚至没有盈利,但确实具有创新基因,未来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使其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孙立坚说,如果能够达到上述目标,注册制就算了立了大功,科创板就成为了“中国版”纳斯达克。
不过,孙立坚坦承,从目前已经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来看,注册制的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我通过调研发现,有些企业在经济处于上升期获得了成功,而在经济处于下行期则失去了发展后劲。有些企业在没有上市前以‘融资难’‘融资贵’作为经营失败的“挡箭牌”,但上市后,虽然融得了资金,但仍然没有把企业搞好。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对于突出科创板注册制特征,孙立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市场进入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按照科创板的运行规则,将符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基本特征的企业推向前台。“可以引入一批优质的行业龙头企业入市充当中流砥柱,增强市场的估值能力,提高市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流动性。这些企业可以是龙头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也可以是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
在市场退出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退市制度淘汰劣质企业,做到入市、退市机制畅通,进而依靠这样的市场力量去倒逼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避免过去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市场分层方面,科创板可以尝试分层及对接制度,实现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的对接,畅通企业上市、转板和退市机制,企业既可以由低层板块升入高层板块,也可以由高层板块下降到低层板块,通过优胜劣汰来稳定整个板块的估值。
在中介机构方面,券商要切实担当起保荐人的责任,当好伯乐;同时引入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化机制,让大量专业化的机构“用脚投票”来判别企业的优劣,管理层就可以更加纯粹、超脱地做一个事中事后依法对上市公司行为实施强有力的监管者。
在投资主体方面,要加大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力度,注重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等手段来吸引海内外机构投资者入场,扩大养老金等长期稳定资金入市比例,为其带来流动性,为科创板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新三板:仍需维持“500万金融资产”门槛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持续下降,且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主动终止挂牌。对此,孙立坚表示,新三板虽然曾经成为世界上交易股票最多的场所,但背后却存在着隐忧:相当数量的挂牌公司质量不高,吸引不了投资者,有行无市的现象十分严重。
对于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主动终止挂牌,孙立坚认为,一方面,部分挂牌公司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如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前几天,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包括转板机制。“我相信随着改革措施的落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投资价值会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部分挂牌公司主动终止挂牌,可能还与原来的预期相差太远有关。那些质地尚可公司希望挂牌后获得合理的估值,融得发展资金,但挂牌后却得不到合理的估值,融资效率低,而每年还需支付一定的信息披露成本和维护成本。
“现在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下决心对新三板进行改革。”孙立坚称,此次证监会宣布的新三板改革措施中提出,构架差异化融资体系,优化融资渠道。市场期盼改革方案能够尽快落地并得到全面实施。
对于目前新三板设置的“500万元金融资产”中小投资者进入门槛,孙立坚认为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在成熟资本市场,任何一家公司越容易成为市场的交易标的,其投资风险也就越容易放大。“比如现在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不少是不赚钱的,甚至有的经营规模还不如个体户。”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进入门槛也就应该越高;反之,任何一家公司越不容易成为市场的交易标的,其投资风险也就越不容易放大,投资者的进入门槛也就应该越低。
孙立坚同时认为,在散户成交量占比较高的我国证券市场中,羊群效应一直较为严重,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波动也明显高于成熟市场,这种价格偏离其估值的状况,非常不利于对挂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不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地运行。
基于上述理由,孙立坚主张新三板投资者进入门槛仍然维持500万,“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公募基金的方式来投资新三板挂牌公司。”
■本报记者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