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在部分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2015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涨幅均比此前一月有所反弹。
就未来进一步的发展,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说,2016年物价涨幅总体将保持低位运行,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在不出现严重的外部冲击与经济波动的情况下,CPI也不会跌入负增长区间。
业内部分专家认为,受2015年低基数影响,预计2016年CPI同比增长率或将有所提升。一方面,要抓住时间窗口,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适时推进价格领域改革;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应防止去产能“用力过猛”导致消费物价负增长形成通缩。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连续46个月下降,而且自2015年8月份起连续5个月下跌5.9%,在此轮价格波动的低谷运行。物价涨幅长期偏低,特别是PPI连续为负,使工业企业承受较大经营压力,并抑制了企业增加库存和扩大产能投资的积极性。
业内认为,工业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滑等是病征,病根在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去产能力度加大等合力作用,2016年PPI跌幅有望逐步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