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四川安全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资管公司冒充保险套信息 警惕退保理财新骗局

http://www.jrtzb.com.cn/ 】 【2017-12-14 18:48:05】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根据信访投诉渠道发现,部分金融信息服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公司由于获客渠道受到挤压,转而采取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诱骗保险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的手法,骗取百姓理财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涉嫌“退保理财”活动的企业有34家。

  “退保理财”手法新颖,隐蔽性强。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信访部门负责人说,投资人要擦亮眼睛,认清“退保理财”的主要手法,谨防上当。

  这些机构惯常的手法是,通过非法获取的姓名、电话、通信地址、身份证号和保险产品种类等信息,打电话冒充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或者银监会、保监会、消协等,致电致信人寿险和分红型年金险的投保人。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送礼”等名义邀约客户,游说投保人购买理财产品可获补贴、退保资金转购理财产品可获贴息或领取旅游券等,诱导其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其销售的“理财产品”。

  据介绍,新骗术导致大量保单非正常退保,退保资金大多转购理财产品,涉及非法集资。更有部分机构专以老年人为诱骗对象,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大。

  上海市金融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采取各种手段及时打击,从源头遏制“退保理财”引发的问题。市金融办和上海保监局联合发布风险提示称,如接到可疑电话,应通过各保险公司官网、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或保监局、保险同业公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即该业务员是不是保险公司业务员、所售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产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下辖机构地址。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人,应牢记6不,避免上当:

  不相信高息“理财”;

  不被小礼品打动;

  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

  不轻信任何以保险公司名目承诺高额回报的借款行为;

  不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

  不接收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

  如发现可疑情况,除查询相关信息外,还可拨打各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热线咨询,以防受骗。

 
 
 
推荐阅读
 
专家称低氮型燃气锅炉将成为除霾利器
四川保险业爱心快车第五次开进夹金山
兴业银行与神州优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免费开放日即将到来
 
· 鹏华加钱包变身消费钱包
· 双十二网易考拉用户青睐高品质
· 冯家妹宣布出演首个四川造音乐电影剧
· 西游记女儿国打造亚洲首映巨幕之最
 
热门点击
  1.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2.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3.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4.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5.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6.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7.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8.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9.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10. 群雄角逐并购蓝海 产业资本强势进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