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四川安全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未成年人触网呈低龄化 超六成小学生拥有手机

http://www.jrtzb.com.cn/ 】 【2018-09-10 21:1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不断降低,小学生群体有自己手机的占比达到64.2%,他们热衷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并借助微信及QQ聊天读新闻。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等单位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共同推出《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据了解,蓝皮书内容主要来自于2017年度针对全国100所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场所进行的抽样调查,并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认知、手机上网、等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自2006年到2017年,对比十年里的调查数据,《报告》发现,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

  根据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其中,2017年底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到27.9%。

  在触网年龄普遍走低的背景下,城乡未成年人触网率的差距正逐年减小。在2007年的调查里,城市未成年人互联网接触率为87.9%,农村为68.8%。而十年后,在2017年的调查数据中,城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接触率差异明显弱化。其中,城市上升到98.7%,农村则升至7.9%。

  超六成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

  据《报告》披露的调查结果,目前中国未成年人拥有自己手机的人数明显增多。

  从数据来看,被调查未成年人有自己手机的比例率达到73.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75.4%,农村达67.6%。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也逐步迈入了“手机一族”:在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群体有自己手机的占比达到64.2%,初中生为71.3%,高中生86.9%。

  目前,微信已成为未成年人获得新闻信息的首先渠道。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微信使用率高达84.6%。而在2014年,该比例仅为49.3%,增幅明显。在使用微信的未成年人群体中,借助微信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为49.2%,超过电视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

  此外,在互联网社交层面上,目前未成年人依然更偏爱QQ。但在微信的使用上,小学生群体较中学生用的更多。其中,发语音、朋友圈和群聊是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方面。悄然流行起来的,还有微信支付。随着年龄增加,未成年人微信支付比例也在成倍增加。

  对此,《报告》解释:微信已开始在低龄未成年人中养成习惯和依赖,而高年级学生则对QQ的依赖更为明显。

  未成年人“在线学习”趋势明显

  自2006年对未成年人进行互联网使用调查以来,网络学习都是其互联网运用的重要方面。

  《报告》显示,不论是上网目的还是实际应用,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情况都有所增加,人数比例也呈现增长趋势。

  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未成年人的上网目的,还是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比例都有大幅提升。“完成作业,查资料”在未成年人上网目的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放松休息;“在线学习”在未成年人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网络音乐和QQ聊天。

  应用互联网学习,对提升未成人的学习效率帮助明显。调查显示,52.4%的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其中,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电脑、学习机等阅读行为大幅增加,其主要阅读的三类图书为:文学名著、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类和科普类。

 
 
 
推荐阅读
 
银行资管转型痛点待解 金融科技将成决胜关键
催泪爱情电影念念手纪成都超前观影口碑爆棚
军民融合知识产权金融高峰论坛在绵阳举办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九月十日为全球教师免费
 
· 如何切断新型网络黑客犯罪黑手
· 世界体育舞蹈节美丽绽放成都都江堰
· 体育舞蹈与赛事名城建设峰会在蓉举行
· 易瞳科技做全景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热门点击
  1.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2.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3.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4.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5.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6.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7.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8.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9.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10. 群雄角逐并购蓝海 产业资本强势进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