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四川安全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数据显示 前四个月北京市民少缴个税超百亿

http://www.jrtzb.com.cn/ 】 【2019-05-12 21:33:54】 【来源:北京日报】

  个税系列新政在北京全面落地,市民也享受到了收入相对增加的“红包”。市财政局日前发布的“北京市2019年1至4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前4个月市民同比少缴纳个人所得税108.7亿元,个税同比下降了35.5%。同日,市统计局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对此次个税改革的政策知晓率高达99%,收入在1万至2万元的组别获得感最强。

  财政收入在增加 市民在减负

  市财政局方面披露,今年1至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53.8亿元,增长1.5%,完成预算的37.5%。

  虽然财政收入在增加,但是市民却在减负。从主要收入项目看,当期个人所得税完成197.3亿元,下降35.5%,政府给予市民的“红包”已经充分兑现。财政部门分析,这主要是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使得减税效果持续显现。

  据了解,在2018年1月至4月,当时全市个人所得税完成了306亿元,同比增长了16.3%。虽然今年北京市民的收入还在稳定增长,但是个税一系列新政却实现了让利于民。

  此外这次本市财政部门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4个月本市企业所得税完成486.1亿元,增长9.6%,这主要是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文化、旅游娱乐业等行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好,带动该税种实现较快增长。

  每月省了几百元 “给媳妇过生日”

  记者在皖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见到相关负责人张涛时,他正带领研发团队对一台智能配电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感觉像多发了笔奖金,攒几个月就够给媳妇好好过个生日了。”谈起个税新政,张涛说,个税改革后他每月可少缴个税460元,“这是国家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

  个税改革对企业同样重要。“改革后我们公司有12位技术、销售人员少缴或免缴了个税,相当于国家替企业给员工多发了一个红包,帮助我们拴心留人。”张涛说。

  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永冲则表示:“我们已经为全部员工办理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劳动者个税缴得少,到手的钱多,积极性自然就足了。”据统计,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个税新政出台后,今年1月至4月员工个税减少总数高达几百万元。

  此前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6岁至50岁的人群是个税新政享受主力,占比达5成。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集中在赡养老人、住房和孩子教育上,人均月新增减税348元,是获益最大的群体。

  月入3万元以下者 超九成满意

  伴随个税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被调查居民对政策满意度较高。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市16个区对本市纳税居民进行网络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442份。被调查者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公务员、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合计占比达84.2%。被调查者涉及各个年龄段,其中31岁至40岁之间的占41.9%,接近一半。

  据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此次个税改革的政策知晓率高达99%。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了税率结构,拉大了中低档税率级距,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群。调查显示,月收入3万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对政策的满意度高达90.9%。其中收入在1万至2万元的组别获得感最强,感觉纳税额下降的占比近87%。

  调查显示,选择申报专项附加扣除的被调查者中,符合扣除条件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和住房贷款利息三个方面。仅有5.6%的被调查者不符合专项附加扣除6个项目中任何一个的扣除条件。“可以反映出,专项附加扣除的设计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税制改革的公平与普惠,尤其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该负责人表示。

 
 
 
推荐阅读
 
昔日反转大戏白马欧菲光连连爆雷
成都市本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
百年人寿四川分公司荣登四川金融诚信榜
成都启动国内首家新通讯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省全民营养周活动全面开启
· 百年人寿受到银保监会表彰
· 成都税务青年干部展演青廉故事
· 泰康溢彩公益情系巴蜀再献爱心
 
热门点击
  1.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2.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3.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4.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5.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6.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7.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8.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9.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10. 群雄角逐并购蓝海 产业资本强势进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