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四川安全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

http://www.jrtzb.com.cn/ 】 【2019-08-26 19:43:48】 【来源:人民日报】

  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三转一响”,到手机、电脑、智能家具;从凭票供应到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我国消费市场70年发展数据,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我国居民消费有哪些新变化?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消费成为经济稳定“压舱石”

  195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1978年超1500亿元,2012年跃上20万亿元新台阶,2018年再创新高,达38万亿元。从1952年到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6%。70年,见证我国消费市场的伟大飞跃。

  ——需求强劲,购销火热,消费总量持续扩大。2018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为121.3台、97.7台和100.9台,而1981年分别仅为0.6台、6.3台和0.2台。

  ——供给增加,主体活跃,市场格局不断拓宽。2018年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超过1亿户,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每千人企业数从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的11.4户提高到现在的23.9户,增加了1倍多。

  “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认为,我国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取向,在行政管理体制、所有制体制、商品购销政策、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采取了渐进的、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机制,逐步形成了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商业格局,为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对内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不仅丰富了国内消费市场的供给,而且引入竞争,为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供给侧提质升级仍有空间

  “消费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需求升级拉动供给质量提升。”荆林波说,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供需平衡。

  从商品消费看,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1978年下降35.5个百分点。董超认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品质消费、智能产品消费、绿色消费等成为热点。

  从服务消费看,服务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52.2%。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居民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城乡结构不断改善,地区发展向总体均衡转变。荆林波表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以及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向农村地区下沉,改善了农村流通状况和消费环境。伴随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不同地区间的消费市场发展速度和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虽然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短板、瓶颈仍有很多。”董超说,家政、养老、早教、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中高端消费的本土品牌竞争力较弱,质量和标准体系建设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的需要。

  赵萍认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供给创新,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促消费有利因素在积聚

  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站在70年消费发展新高点上,我国消费能否延续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表示,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最可靠保障,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场基数大奠定了我国消费长期发展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相同时期相比,代表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消费率还明显偏低。”董超认为,除了供给侧加把劲,在需求侧,还要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消费、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减税降费及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织牢民生保障网,有利于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净化市场环境,加快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让消费更便捷。荆林波表示,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移动支付、网络购物蓬勃发展,消费场景不断延伸,消费变得触手可及。

  70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赵萍认为,我国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稳固。

 
 
 
推荐阅读
 
电视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加入百日展播
中软国际等软件产业总部项目落户成都
百年人寿重庆分公司客户交保费四千获赔五十万
西华学子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获佳绩
 
· 太平人寿在京举办国学文化体验活动
· 彭州市举办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演
· 中意人寿亲子财商季走进成都
· 哪吒主创团队有望入驻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热门点击
  1.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2.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3.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4.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5.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6.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7.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8.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9.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10. 群雄角逐并购蓝海 产业资本强势进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