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7月1日讯 一项体育比赛办不办?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四川成都有了新答案。持续运行一年多以来,市民可以自己做主的“定制赛事”正变得愈发火热。
市民对体育赛事有了“发言权”
清新怡人的空气中,成都东湖公园的环湖小道上,来自53支代表队的1200余名市民进行徒步竞赛。徒步过程中,参赛者要先后完成投篮机定点投篮、扔飞镖、趾压板跳绳等项目才能继续徒步,这是日前举行的成都东光街道环东湖3.6公里趣味徒步比赛的场景。
家住东光小区的唐琳是参赛者之一,她坦言,好多参赛者彼此熟悉,散步时就能碰到,没想到能一起参加这么有趣的比赛。
据悉,参赛者全部来自成都东光街道的11个社区。起初,东光街道居民通过意见收集向成都市体育局表达举办健身活动的愿望,而后由体育部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举办这样的赛事。
“这场比赛可以说是‘定制赛事’的典型代表,一切从市民需求出发。”成都市体育局政策法规宣传处处长邓鸿斌说,“这场比赛实现了社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订制,这是‘定制赛事’首次与成都市街道社区携手,针对社区需求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
成都“定制赛事”于2015年4月问世,赛事报名、信息通报等一系列赛事相关的流程,都是通过成都市体育局的“运动成都”官方微信平台完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育部门圈定部分赛事活动范围,由市民投票决定办哪项比赛;另一种则是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向体育部门提出办赛建议,当报名者达到一定规模后即可组织赛事。
人气超预期 全民健身被激活
“定制赛事”诞生至今一年多,由市民投票决定、发起的已有10余项活动,百姓热情远超体育部门工作人员的想象,成都市体育局“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在一年内增加近万人。
2015年4月首场比赛,西岭雪山春季高山定向趣味徒步赛共有200个参赛名额,不到一天就全部报满。2016年4月的环东湖徒步赛本来只有800个名额,后因报名者太多而扩充至1200余人。此间的锦城湖夜跑、龙泉驿摘桃子、御岭湾SUP桨板冲浪等赛事也是人气很旺。
邓鸿斌表示,以往组织体育活动,大多是行政部门设计常规赛事,组织单位报名,群众是否喜欢不得而知。竞技性赛事由于专业性太强、门槛过高,把喜欢运动的市民拒之门外,常年都是那几个运动健将获奖,难以发挥全民健身的效果。“我们不搞专业、高端的竞赛,就是想打破原有的比赛机制,营造一种‘想运动,你就来’的环境,吸引市民参与健身。”
“定制赛事”开展的活动更倾向于户外、娱乐性,是常规体育赛事的补充。
在成都市体育局局长谭学军看来,传统的行政化组织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定制赛事”就是体育和“互联网+”融合的创新。
推动全民健身成体育产业发展“突破口”
以往一些全民健身活动单调、不被商家所关注,这让不少赛事组织者头痛不已。而“定制赛事”由于涉及的内容更加灵活,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众多商家踊跃赞助。据赛事组织者透露,举办“定制赛事”的花费只有极少的财政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商家赞助。
古镇、茶园、蔬菜园……许多平时难以跟体育挂钩的地方都举行了“定制赛事”,参赛者觉得有趣好玩,商家则迎来了大批消费人群。
谭学军说:“‘定制赛事’搭建了一个市民、商家、体育部门之间沟通的平台,经过一年多运行,全民健身活动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得益于‘定制赛事’这个平台,全民健身可以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而培育体育消费人口,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定制赛事”的运行模式与组织架构逐渐成熟。邓鸿斌介绍说,2016年以来,“定制赛事”正被引入传统赛事中,希望两者互相补充,碰撞出新的火花。
谭学军表示,成都将举办更多市民喜闻乐见的“定制赛事”活动,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希望“定制赛事”可以被更有效、更大范围地推广,能有更多社会资源、社会资金参与其中。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