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龙在天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26日讯 四川彭州第二十九届风筝放飞邀请赛活动3月26日在敖平镇隆重开幕。本届风筝会围绕“鸢飞草长三月天•川芎菜肴一路香”活动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开幕式、自由放飞希望、风筝专门比赛、川芎美食比赛、生态田园观光”等五大主题活动,旨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润浸清正廉洁之风,展示生态名城和幸福彭州城市形象。
人勤春早,放飞春天的希望
美丽的五珠泉,泉水叮咚,清风拂面;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色彩斑斓。无论是自由放飞,还是专业比赛,每一次飞舞蓝天,都会引来人们一片喝彩声、吆喝声、嬉笑声……放飞的、观战的、游玩的……南来北往的人,各有各的乐趣、心中满是喜悦。
家住什邡市的陈大爷,和往年一样,早早的来到五珠泉文化广场。“几十年了,放风筝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无论在哪里,只要有风筝会,他都会想办法去。“我这个小蜻蜓,别看它小,可值上千元呢!”写在陈大爷脸上的,不仅仅是欢喜,更是生活的阅历。
在敖平五珠泉文化广场现场,至少有上万群众和周边游客前来放飞风筝,观看风筝。除了一家三口外还有不少骑游客,当然更多的就是青年男女和学校学生。在春天的脚步中人们放飞风筝,憧憬美好生活。在春天的日子里人们放飞风筝,寄予希望的力量。

十六人一起放飞龙之翼
据悉,应邀参加本届风筝会精英邀请赛的队伍有七支,他们是成都腾飞风筝队、童趣风筝队、四威风筝队、武羊风筝俱乐部风筝队、邛崃桑园小学风筝队、德阳东方风筝队和彭州风筝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敖平风筝队获得第一名,四威风筝队获得第二名,邛崃桑园风筝队获得第三名。
每年冬春季节,特别是三、四月份,在敖平镇,都是风筝的聚会,都有高手云集。除了放飞能手外,还有制作高手现场表演。纸张、竹条、麻线等材料,经过聪明的大脑和娴熟的双手,魔术般地组合在一起。拿在手中,它们是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放上天空,就成了一场场光彩炫目的空中芭蕾。
牵手相伴,放飞产业的发展
东风拂面,草长莺飞。在文化广场、在社区院落、在浅丘地区……到处都有翱翔的风筝,到处都有健康的身影。彭州风筝的历史悠久,在制作和放飞方面有一支骨干队伍,多次组团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风筝比赛,彭州《鹰》、《蜻蜓》曾获第八届全国风筝比赛第一名。
据了解,因放飞风筝的人越来越多,彭州风筝的种类也由过去单一的软翅、硬翅几种发展到龙类、立体类、串类等20余种。微型风筝小至一二厘米,龙类风筝长达四百米以上,制作面料由纸到绫、绢、废旧塑料等,表糊扎制考究,造型图案逼真,逐渐成为人们观赏和收藏的艺术品。

这支风筝由近五百个小风筝组成
如今,风筝早已传至亚洲其他国家,传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爱好,成为各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在川西坝子,各地都在放飞风筝,但敖平风筝的影响比较大,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九届。”镇党委书记张勇告诉记者,敖平风筝放飞活动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展示了城乡新风貌,又带动了川芎等产业的发展,展现了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精气神。
沐浴自然放飞童趣,骑游田间横生野趣,品鉴川芎养生药膳。“川芎鸡是我们敖平的一个扶贫项目”,张书记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当地通过川芎鸡精准扶贫已带动星河等村群众的脱贫,“明天我们还将举行川芎鸡美食比赛,感谢社会各界的关爱!”在风筝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影响下,通过二十多年的品牌带动,当地催生了敖平三宝即川芎、香花醋、风筝,打造了文化品牌,发展了特色产业,提升了敖平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千年传承,放飞幸福的梦想
史载:“墨子削木为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鲁班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中国是风筝的故乡,中国的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文字记载。相传,风筝起源于远古时期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的原始宗教崇拜。
而今,作为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的风筝放飞已成为老少皆宜的全民健身运动之一,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要我的小风筝飞得好高!”一个九岁的小姑娘说,“像王亚丽阿姨一样,我将来也要当一名航天员,在天空翱翔。”一个风筝爱好者说,“放风筝就要像生活一样,要拉好线,尽好责,平稳踏实才行。”
风筝为媒,清风相伴。微风托起的虽只是轻盈的风筝,但风筝寄予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天上要飞得平稳,地上更要站得踏实。”在热闹的放飞活动中,一位老者的话耐人寻味。人们仰望天上的包公风筝,驻足地上的廉洁漫画风筝,心中若有所思。
目前,敖平镇利用川芎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全力打造川芎小镇,以创新思维贯彻彭州市委一三三六发展战略。同时,通过风筝放飞活动为契机,在基层创新开展党的建设、党风廉政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