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23日讯 坐拥千年历史,位于成都城西、怀抱岷江的都江堰市从来不乏世人的溢美之词,城市建设之美、道教文化之魅、旅游资源集聚、文创产业开花......城市发展论坛、音乐节、“双遗”马拉松,这些年轻的活动正逐渐变成它的代名词,进入新的五年,千年之下的都江堰城正焕发着全新的城市魅力。
5年来,旅游名城都江堰的发展令人瞩目, 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五年前基本实现翻一番,年游客量破2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也翻了一番,拥有了崭新的国家级名片——“国家生态市”,也位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作为成都市委确定的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之一,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将都江堰市着力打造为“国际旅游名城”。
值得庆幸的是,永不停息的都江堰已奔跑在路上。投资550亿元万达文化旅游城落地建设了,投资120亿元东能华彩世界成功签约了,投资366亿元泰合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前来落户了,投资20亿元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实现开工了......随着百亿级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启动规划编制,以旅游为核心实力的都江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崭新的国际旅游名城已然在望。
看这里:千年古城的旅游新布局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这是世人对都江堰的溢美之词。千年之下的都江堰城,如今正依靠旅游主导实现着历史性跨越。
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川西旅游集散地,是都江堰市确立的两个首要目标。为此,当地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态、做大产业规模,而今,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已在当地逐渐成型。
“针对国内旅游产品同质低端等结构性缺陷,我们加快布局了康体养生、互动体验、娱乐度假、山地运动四大旅游产品体系。”据介绍,近年来,随着万达文化旅游城、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都江堰·莲花湖)、华彩景观乐园、泰合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等多个项目接连落户,让都江堰的旅游发展呈现出新的业态,即由单一传统观光型向多元休闲度假型转变。
今年8月,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期间,都江堰市在青城山下举办了“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论坛,力邀全球资深的旅游行业300位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旅游投融机构重量级嘉宾共同谋划都江堰市旅游的未来发展蓝图。
“可以说,在这届会上,都江堰已经全面展示了在旅游发展上的思路转变。”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统一整合、开发、管理该市各类旅游资源,都江堰市成立了旅游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以推动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和旅游服务功能向改革试验区集聚,“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我们的推介活动已经开到了澳大利亚、法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同时,也组织参与欧洲熊猫粉丝团穿越亚欧大陆探亲之旅,城市旅游影响力在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不断扩大。”
该负责人给出了一句形象的比喻,“卖门票不再是都江堰想发展的旅游经济,都江堰市旅游业已经从单一的景区观光旅游向多元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上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而都江堰市修炼的“内功”还不仅于此,2016年,当地发起组建了中国精品景区(营销)联盟,与阿坝州联合打造“中国黄金旅游走廊”以谋求共同发展。同时,引导成立了酒店联盟、“行天下”旅游联盟等旅游新组织,并设立了全省首个机场异地候机室,一个链接省内外的旅游宣传营销网络已基本建成。
来这里:感受最纯粹的旅游服务环境
一个完全为盘活旅游资源而服务的政务和经济社会环境,是都江堰市区别于其他旅游城市的根本。过去几年,都江堰市实施了城市建筑、城市色彩、灌县古城、壹街区整体风貌、观光绿道、河道光彩等工程改造,对城区面貌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容换颜”,城区实现Wi-Fi全覆盖,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已是另一番风景。
数据显示,都江堰市全市新增绿地70万平方米,累计启动8个棚改搬迁片区,一年多时间里完成搬迁安置4674户,完成旧房拆除18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1月,完成117个示范院落打造和18个“百村容貌”整治,16个老旧院落和2个“城中村”点位完成改造。同时,完成30条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工程,完成走马河小游园等9个“邮票绿地”建设,依法拆除“两违”建筑21万平方米,实施店面橱窗化改造1300余间。还完成了6条“黑臭河”治理,荷花池农贸市场等3个老旧市场的改造升级。
“走到市区里,看到的出租车、公交车都是熊猫主题的了,又乖又贴合城市主题。”年年都来都江堰避暑的成都市民赵阿姨如是讲述着自己眼中都江堰的变化,随着当地推行“智能交通”建设,推进成灌快铁公交化、成都19号市域快轨、城区有轨电车等“两高、三轨、三改造”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江堰-成都”同城化的步伐正日渐加快,“除了开车过来之外,快铁、高铁、公交车都能到,基本到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缝转接,算是相当方便了。”
更让游客感受贴心的是对旅游乱象的整治,当地建立健全假日旅游联动协调、咨询、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大力整治旅游市场“五大乱象”,全市旅游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新局面。一个典型案例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的国庆假日旅游“红黑榜”中登上“红榜”,一举拿下了“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和“优秀旅游工作人员”两项荣誉。
事实上,2015年4月,都江堰市就已成立了“都江堰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于当年11月首次面向社会发布了企业信用信息“红黑榜”,辖区内18家企业登上“红榜”、4家企业登上“黑榜”。而在2016年国庆黄金周前,都江堰市正式上线了全国首个旅游信用查询APP——“都江堰旅游信用查询”, 游客们只要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都江堰首批近150家涉旅企业的“5个维度”信用等级和诚信经营状况。
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热忱欢迎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关注、监督、参与到都江堰的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当中,共同推动国际旅游名城的建设。”
享这里:一场以生态旅游为目的的全域革命
值得关注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旅游业革命正悄然在都江堰发生。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该市正主动适应“大旅游”产业要求,推动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发展。
中印国际瑜伽节、泰国文化周、慕尼黑啤酒节、清明放水节、双遗马拉松、世界体育舞蹈节、西部音乐节.....这些覆盖了不同层次需求的主题活动,会有一项或几项吸引你去都江堰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生态为依托,当地正实现‘绿色突围’。”在旅游产业打造上,都江堰市已在尝试旅游主题活动新的思路,并逐渐取得成功——通过旅游主题活动项目化,项目实现产业化,带动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支撑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落在具体的实践上,就是2016年的西部音乐节,这项占地200亩的音乐狂欢共搭建了3个大型舞台,力邀许巍、孙楠、李宇春、林宥嘉等一线歌手和欧美乐队,连续欢唱了5天,共吸引了近200万游客前往。
且不论音乐是摇滚、爵士或者嘻哈,经济账首先就值得一算。音乐节门票200元一张,加上餐饮、住宿、油费,平均每人花费近500元,以日均到访100万人计算,单日拉动消费额就达5亿元,超过一座中型商场一年的营收,而这并不需要当地修建任何一座大型建筑,其背后的“绿色发展”理念值得深思。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西部音乐节累计带动国内外共193.67万人次游客造访都江堰,较去年高出四分之一,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9亿元。活动期间,全市酒店平均出租率达到85.5%,其拉动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都江堰市显然也没有放弃对自身品牌提升的这一良机,飞行体验、露营、先锋艺术、潮玩、美食等20个功能区被规划在音乐节现场,而都江堰市特色旅游产品展区被放在了显眼位置,猕猴桃、茶叶、熊猫、青城山元素随处可见,将当地着力打造的“吃、住、行、游、购、娱、康、体、疗”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其意义并不亚于10万游客的实地造访。
“这是我们对全域旅游的另一种尝试,以主题活动落地,以社会化投入运营,共同提升国际化旅游名城的整体形象,实现商业和口碑上的双赢。”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类似西部音乐节这样的活动当地共设计了32个,以政府提供场地、安保,与社会机构合作,让活动实现项目化运营,“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的淘汰,在主题活动中留下真正成为都江堰市旅游文化名片的东西,这才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放眼未来,传统观光游或许会成为游客的负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游客们的需求,除了康养、除了避暑,我们还有什么?”该负责人表示,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是让观光成为旅游的副产品,这种旅游的新业态将提升游客的体验、满足不同需求放在首位,或将是都江堰市旅游实现营销国际化、客源国际化、服务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盼这里:“三个一千”计划下的都江堰未来可期
在中国共产党都江堰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该市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浓缩成了一段话,即: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目的地向旅游休闲度假地、由川西旅游集散地向四川旅游中心“两大跨越”,为把都江堰市建成以优美城乡环境为基础,以城市现代化为支撑,以旅游主导产业地位明确、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为特色,以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为目标的国际旅游名城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比2016年翻两番,旅游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力争达到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行列。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基础早已奠定,以与旅游息息相关的服务业为例,过去五年,都江堰市先后招引投运JW万豪、六善等国际品牌酒店,引进、运营特色餐饮、文化创意、康体养生、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门店1600多家,成功开发特色旅游商品1000余种,涵盖全要素的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五年来,都江堰市签约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42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978亿元,实际到位内资372亿元、外资2亿美元,在谈和储备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千亿投资、百亿收入”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
“从旅游管理机制入手,我们创立了旅游改革试验区,组建都江堰国际旅行社和都江堰市旅游集团,推进旅游资产证券化,旅游发展活力有效激发。”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在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后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未来都江堰市将始终紧盯一个目标,即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方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绿色发展贯穿融入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全过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十三五”时期,当地将加快推进“三个一千”建设,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包括招引落地1000亿元的旅游产业化,围绕康体养生、互动体验、山地运动、娱乐度假四大功能区布局,形成“千亿投入、百亿产出”旅游产业集群效应;全力推进1000平方公里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确保实现引进培育1000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体量的旅游企业等,“我们将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地,全面提升都江堰市旅游发展层级,为成都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都江堰力量。”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