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道路上,4月25日将是四川旅游浓墨重彩的一天——当天,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旅投集团”)成立。该集团将通过开展投融资、产业培育和股权运作等方式,助推四川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厚积薄发 构筑四川旅游大格局
“川旅投集团是四川旅游的大手笔。”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石应平如此评价。
一直以来四川旅游产业都面临发展方式相对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的瓶颈。为破瓶发展,四川旅游也频出大手笔,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加入,带活了旅游产业的一池春水。今年一季度,全省共实际完成旅游投资224.41亿元,旅游签约项目48个,签约金额达341.4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4%。
透过数据看脉络——
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旅游投资“双千亿”任务,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大企业带动精品项目成为重要支撑。不仅省上有大动作,市州也各显神通,去年我省多个市州与中国光大集团、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中核工业集团、中核国兴、首建投、华建绿居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去年5月,新希望集团还联合昆吾九鼎投资集团分别出资和募集4.5亿元,成立了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成立后,有望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达50-100亿元。
“川旅投集团的成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旅游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不同,川旅更大的意义在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资本的旅游投资平台,川旅投集团在未来的重点之一是开展旅游产业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整合,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国”字号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发展新舰队
众所周知,旅游景区开发投资大、回报慢,仅依靠民营企业运营的风险较大。因此多年来四川旅游景区的“高端”项目都是依托央企、国企来进行提档升级。
2015年底,四川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荥经县、泸定县签订协议,将投资50亿元把牛背山景区打造为国际度假观光旅游区;去年4月,甘孜州与知名央企华侨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投资100亿元把海螺沟景区打造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去年底,鲁能集团在九寨漳扎镇中查沟投资45亿元打造的九寨鲁能胜地的首个落地项目九寨鲁能希尔顿酒店开业……
“但是,这些企业的加盟只能看做是单打独斗的‘巡洋舰’。四川旅游产业的大跨越需要一艘‘航空母舰’。”旅游专家、愿景旅游规划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季东告诉记者,虽然四川的优势资源已经和众多强者牵手,但多年来我省却一直缺乏一个在旅游产业领域的具有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拥有“航空母舰”一样资源整合能力的旅游投资、开发、运营平台,只有如此才能在更高层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川旅投集团的成立,恰好填补了这样的空白。揭牌仪式上,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丁表示,未来旅投集团业务将涵盖酒店、景区、航空旅游、文化发展和投资五大板块。
川旅投集团由国资委联合我省6家重要国企共同出资设立,这样的模式在全国并不少见。仅在西部地区,四川的邻居陕西、云南、重庆都先于我省多年成立了省(市)级旅游投资集团,主攻景区打造、运营。备受四川游客青睐的重庆5A景区武隆和金佛山,也是由重庆市国资委组建成立的市属旅游大型投融资集团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打造的。
强强联手 洞开“旅游+”新未来
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川旅游投资运营的“航空母舰”?
记者从川旅投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的五大板块,也是我省近期出台的《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该《规划》,我省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其中涉及的度假四川计划、百镇旅游提升工程,都需要投资运营者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川旅投集团恰好是这个“提口袋的人”。作为国有平台,除了显而易见的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川旅投集团将把力气花在整合省内外旅游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上。正如在此次揭牌仪式上,川旅投集团提出要成为四川旅游资源战略整合平台,十足的底气来源于6个股东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
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富润企业重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放在每个专业领域都是行业的中坚力量,抱团做旅游,将成为推动我省在“十三五”时期“旅游+”的重要抓手。
得知川旅投集团的成立,光大集团看到了合作的希望,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旅投集团在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壁垒上有独有优势,我们期待着一个新的未来。”
(记者 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