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街好秧歌 摄影:何勃

自行车赛都江堰站 摄影:何勃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27日讯 节气虽已过“大雪”,但川西坝子只要有了好天气,和暖的气候,仍然会把成都市民“勾”到乡村,阳光下金黄的银杏,把都江堰的乡村渲染得分外美丽,冬季的都江堰乡村游,并不比夏季逊色。
乡村旅游对于都江堰这座旅游城市的乡村振兴,意义不言而喻,既是乡村重要产业支撑,更是美化乡村环境的重要抓手,堪称都江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智慧乡村”升级乡村产业 服务乡村生活
扫码都江堰景区二维码的游客,只要进入景区,手机端就会接受到天气、景区人流、最近停车位、特色餐饮、住宿等旅游信息,让人们对都江堰的“智慧景区”、“智慧商圈”印象深刻。
如果,这样的“智慧体验”延伸到了都江堰的乡村,那这样的乡村旅游将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提档升级乡村旅游,而且将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日前,都江堰与北京旅信通正式签约,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根据规划,在都江堰的各个乡村,将投放500台智能终端,今后来到遍布都江堰乡村的各个“景区”,你都将体验到置身大景区的“智慧服务”。
乡村旅游的“智慧化”仅仅是个开始,让居住在农村的人,享受“智慧生活”,才是终极目标。对于都江堰向峨乡棋盘社区的老百姓来说,“智慧生活”已经走进家门。“很期待明年猕猴桃成熟时,通过网络拿到订单。”棋盘社区很多居民,都种植的有猕猴桃,他们对智慧社区的建设最大的期盼,就是帮助产业发展。
这个社区的老百姓不用走出家门,依靠家中电视机顶盒,就能完成生活缴费、农业技术培训、旅游资讯查看等多项生活服务,据了解,向峨乡正计划让果农通过家里的电视,可以了解到猕猴桃种植技术的培训,以及满足市场订单的个性需求。
向峨以打造“向峨互联网智慧小镇”为目标,根据当前基层工作重点和群众需求热点,突出在信息网络改造、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平安建设等7个方面创新基层发展治理,在全乡13个社区延伸实施智慧社区建设。
可以预见,未来的都江堰乡村将是“智慧城市”的延伸,“智慧乡村”带来乡村产业升级,更让乡村群众生活受益于此。
“诗意乡村”唤醒乡村文化 催生乡村文旅产业
第一次到柳街的人,都会被这里美丽的林盘院落深深吸引,更会被这里遍布的诗歌大院、诗人之家、、诗路小径,浓浓的文化氛围所震惊。
这里诞生中国最早的农民诗歌社团,中国第一个田园诗歌创作基地也落户在这里,一个农业小乡镇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田园诗歌节,全镇100多名农民诗人,出了10几本诗集,30多期诗报,2008年,文化部命名柳街镇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
田园诗歌文化让这个传统农业小镇华丽转身,漫步林盘乡村,处处的文艺范,让你充满游兴。
据统计,诗歌节的3天时间,总计有5万人来到柳街“寻诗赏景”。随之而来的则是,各个特色民宿、大型庄园式农家乐的兴起,一个文化催生热点,带动性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掩映柳街林盘之中的,还有许多书院、学堂,间或传出的诵读之声,古琴之声,令人驻足聆听。它们不仅承担国学教育基地的职责,而且成为国内国学爱好者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在举办国学夏令营,传诵经典、书法国画、古琴茶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度过快乐的假期。
文化的融合,在美丽乡村催生了全新的旅游产品,在推动都江堰全域旅游的同时,展现了一个浓浓文化味的都江堰乡村。
“农耕乡村”回归传统 打造文化体验节
稻田里摸鱼、割谷子、打谷子、吃农家饭,今年的8月19日,石羊镇的广益社区,人声鼎沸。农耕文化节在这里举办,宁静的乡村,一天里来了上万人。
“我们种的生态米,还没收上来,就被订单抢购一空。”集广水稻合作社社长张胡荣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里的传统种植业,如今已经成为城市人追捧的“香饽饽”。一块田地,川芎和水稻轮种,都是抢手货。
对都江堰来说,川芎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医药旅游商品的重要来源和开展中药观光体验游的重要目的地。作为“中国川芎小镇”,都江堰石羊镇有数个对外开放的川芎药材基地,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中草药和养生知识,定期举办养生文化节。
把乡村特产变为“乡村礼物”,也是乡村致富的重要渠道。在清爽的川芎香味中,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都江堰,在这里体验川芎茶、川芎宴、川芎酒、川芎足浴、川芎汤池……
走在广益社区,新建的农民别墅,让你不得不羡慕现在农村人的生活品质,随处可见的文化墙,让你也欣喜美丽乡愁正在重现。
都江堰正在加快推进众多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建设,青城中国道茶生态观光园、玫瑰花溪谷等等重大农业项目,都将在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环境中担当“主力军”。都江堰的乡村振兴已然在路上。(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