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四川安全

首页 > 经济在线 > 旅行天下

汶川地震十年四川旅游蝶变

http://www.jrtzb.com.cn/ 】 【2018-05-18 17:23:58】 【来源:国家旅游地理网】

  十年前,汶川地震重创四川旅游业。震后40天,《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简称《重建规划》)加6个重灾市州(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雅安)规划出炉,为四川39个重灾县(市、区)旅游产业恢复重建指明方向和行动路径。

  十年后,大美汶川光彩回归、生态青川绿色崛起、山水大邑田园城镇……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如今是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汶川地震十年,四川旅游蝶变,这些奇迹让人们相信——旅游规划也是“第一生产力”。40天,十五易其稿,完成“1+6”规划体系

  时间倒退到十年前,2008年5月12日。

  地震来临时,作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的教授,杨振之正身处课堂上,为近百名大三学生讲述旅游项目策划。当得知四川多处景区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后,作为一位旅游专业的教授学者、一家旅游规划企业的创始人,他已清楚地预感到自己会参与到景区的重建工作中来,只是没有想到会成为灾后旅游重建规划的技术负责人,临危受命承担如此重大且紧急的任务。

  2018年5月29日,杨振之接到四川省旅游局电话,当晚便搭乘飞机从杭州赶赴北京。第二天一早,杨振之与原国家旅游局领导及多位专家一起讨论旅游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当天下午,杨振之飞回成都,晚上7点,参加了四川省旅游局的紧急会议。

  地震发生后,所有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尽快为灾区止痛、疗伤、新生,灾后重建规划迫在眉睫。

  2008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成立。

  重建规划组的首要任务是制订一个总规及9个专项规划(简称“1+9”规划),包括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旅游重建规划是其中之一,归类到了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成为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6月4日,原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联合成立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指导小组”在成都举行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旅游业重建规划正式启动。指导小组下分设灾害损失评估组、旅游产业规划编制组等8个小组。旅游产业规划编制组组长由时任四川省旅游局局长的张谷担任,杨振之任副组长、规划技术负责人。

  2008年6月初,杨振之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编制工作。经过调研、评估、整理、讨论、沟通、对接等各个环节,历时40天,经过专家领导多方多次论证,十五次易其稿,经历无数个不眠夜,规划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1个总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加6个重灾市州(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雅安)规划。

  2008年7月8日,原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召开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评审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组成规划评审组,在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的有关介绍、全面审查规划文本和图件后,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专家表示,这次规划编制取得的最大成果一是确立了旅游产业在规划重建中的优势地位和先导地位;二是科学评估了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产业造成的损失;三是重新对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四是将规划的实施落实到了具体项目。

  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表示,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体现了创新性、科学性、经济性、人本性和可操作性,是四川省、原国家旅游局和各有关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要更加突出旅游业在灾后重建中的先导地位,突出项目的落实,突出市场的拉动功能,突出地域的统筹协调。

  规划通过评审后,原国家旅游局又做了创新,并邀请世界旅游组织(UNWTO)派出专家组考察地震灾区,对规划作出评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Erik评价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高水平的规划,令人震惊!”

  “整车+部件”特殊时期的规划创新

  十年过去,《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已经成为四川旅游涅槃重生的有利推手。当年规划里很多创新观念及思路,今天依然掷地有声饱含价值。

  规划组通过对当时四川省各地灾害损失破坏状况的评判,提出了“千村、百镇、十景区”的恢复重建战略。希望通过众多各具特色的村庄以及场镇的良好重建,产生新的旅游资源,也为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提供空间,提出灾后恢复重建应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带动全域产业的恢复重建与发展,这是全域旅游的雏形所在。2010年,杨振之在《中国旅游报》“高端对话”第8期访谈中表示:“在成都市功能区规划中,借灾后重建契机,将龙门山确定为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限制一二产业的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先,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并通过产业要素的配置与调整,实现龙门山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其向产业高端化方向发展。比如,大邑县要打造“全域度假”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阿坝州汶川县致力于发展“全域旅游”,都是以旅游业来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以旅游业来配置生产力发展得最好的例子,我认为,这样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理念值得在全国推广。”

  规划里提出一个原则是旅游业发展应该向村落集中。在龙门山灾后恢复重建当中首先要解决村落,要保持村落的特色和风貌,建筑环境、空间一定要与环境协调。在这个过程当中,以村落为中心来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农业产业要升级,结构要调整。农业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更要通过土地流转以后形成景观农业、现代农业,这样一来就跟村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整个龙门山的乡村旅游就实现了真正的升级换代。这个观念,跟今天的“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高度契合。

  规划在宏观布局上提出围绕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限一退二进三”:即限制发展第一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全部退出,大力推进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同时,规划还提出规划建设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即旅游功能区的概念);提出三个旅游产业带(即平原丘陵地区以旅游城镇为中心的乡村休闲旅游带;低山至中山山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高山生态保护及科考、探险专项旅游产业带),这也与当下的旅游发展大趋势不谋而合。

  2010年,《中国旅游报》“高端对话”第8期以整版报道形式,邀请时任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与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教授访谈,就地震灾后旅游重建进行总结。

  吴文学评价:《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简单说起来就是“整车+部件”的模式,是特殊时期的规划创新。“由于旅游规划的特殊性和综合性,我们把它分成几个部件来做,组合起来是一个旅游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整规划。比如交通部门需要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可以把这里面相关的部件拿出来对接,直接放进去就可以独立成章。既解决了产业总体需求,又解决了每个业态部类的个性需求,做到了整体和局部的无缝对接”。

  旅游规划也是第一生产力

  虽遭受灾难重创,四川旅游却如废墟中破土而出的一株新芽,在规划的指导下,凭借生生不息的力量实现了蝶变。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四川的乡村旅游借助政策、资金等优势条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成都市通过灾后重建的“联建”政策,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向休闲度假尤其是乡村度假的转型,乡村治理水平也获得极大提高。

  同时,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也都考虑到了旅游功能的配置,完善了城镇和村落的旅游接待功能,如汶川县的水磨镇、映秀镇,都江堰的龙池镇、虹口镇等都是典型。

  数据显示,2017年6.69亿人次游四川,旅游总收入8900亿元。在灾后重建的各个产业当中,除了农业之外,旅游业是成果最显著的。

  经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实施,杨振之深刻体会到旅游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引发了其提出旅游功能区及旅游功能区规划的创新理念,并在其后《大邑龙门山旅游功能区起步区规划》《成都市旅游功能区彭州湔江河谷起步区规划》编制中加以探索和运用,从而对旅游功能区规划的功能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旅游功能区规划从体制层面探索并提高旅游规划的地位,使旅游业成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城乡规划中难以企及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一探索结论同样可以为国内类似区域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十年持续助力灾区重生全域崛起

  汶川地震之后,杨振之带领来也股份团队持续关注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的进程,也为很多受灾地区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持。

  地震发生后,来也股份承接了《汶川映秀5·12震中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工作,以打造国际旅游小镇和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开始对映秀镇的城镇规划、建设和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全程的深入指导。

  在映秀镇灾后重建指挥部领导下,与城镇规划方同济大学城市规划院、澳雅景观设计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西南院及东莞援建方进行了近1年的深入沟通和共同研究,每周都举行例会,多方碰头讨论积极沟通,形成新的融合沟通机制,促进旅游业引领映秀未来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来也股份以旅游业来统筹映秀镇规划建设为指导思想,对映秀镇城镇规划建设进行了全程指导。

  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主要以灾后住房恢复重建为主,旅游规划里的一些成果最终并未被完全采纳,但规划基本框架依然显示了科学性及合理性。

  2013年,映秀镇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2013年经营收入达到138435.91万元,成为全川5A与4A级景区中经营收入最高的一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年来共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三丰收,成为旅游灾后重建、旅游惠民的示范型标杆项目。

  2008年,来也股份承接了重灾区——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地震遗址中心景观设计项目,这是5·12大地震后首个开始对外开放的地震遗址公园。2009年,《青川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着眼于震后青川县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对青川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多角度的评析。2015年起,来也股份以全域旅游思路启动《青川县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助力生态青川绿色崛起。

  汶川地震之时,地处龙门山区的大邑县遭受了较大破坏。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大邑县确立了旅游发展的战略,2009年,大邑县委托来也股份编制了《成都大邑县全域度假总体规划》,并在此后编制了“一揽子”规划,进行了资源梳理、文化梳理、土地梳理、城镇梳理、乡村梳理……十年之后,来也股份再次为大邑进行高端度假产业升级,开启了全域旅游度假2.0的规划。

  杨振之认为,旧的产业格局在地震中被打破,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为产业发展配置合适的生产力要素,是这个恢复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原则。只有从产业的角度上去认识旅游,去认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去研究资源与产品的特性,才能从更高的战略角度去规划未来的旅游发展道路,以布局促成规模,以产业整合要素,更好地描绘灾后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旅游是为人们带来幸福的行业。回望震后十年路,旅游一边向世界展示着天府巴蜀依然美丽的自信,一边向灾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补给,为遭受重创的灾区提供内生动力,人们感受到幸福,就拥有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一往无前,蜕变新生,四川更加美丽!

 
 
 
推荐阅读
 
新网银行担当数字普惠金融的探索者
第一届成都文旅产业峰会在蓉成功举办
骑行天府绿道 成都自行车迷节畅游美丽蒲江
爱立信为软银提供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设计
 
· 颠覆互联网格局 人才需求激增
· 青都景区献上中国旅游日双重豪礼
· 农银睿选看好创新成长股机会
· 武侯区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
 
热门点击
  1. 世界兰花奥运会九月在南非盛大举办
  2. 全球最大索菲特水疗中心登陆新加坡
  3. 专家解析亚洲千禧世代 探究旅游发展脉搏
  4. 爱在南非 来一场浪漫的蜜月之旅
  5. 合川区官渡镇打造重庆最大富硒葡萄基地
  6. 兰桂坊成都首届世界杯足球狂欢节嗨翻全
  7. 林志颖狮城寻爱 新加坡旅游微电影全球首
  8. 阿提哈德航空明年开通阿布扎比香港航线
  9. 中意乐游助力学子在暑期快乐旅行
  10. 新技术大显身手 首都航空全力支持抗风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