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于安全考虑,一些中小学取消了春(秋)游项目,由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被停止。如今,这一现状正在改变。2017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了解国徽故事,拼制国徽图案;学习军体拳术;喂养小动物;观察小昆虫;采摘蔬菜水果……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成都市胜西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过得很充实。在班级家委会的组织下,全班同学集体出行,与父母一起来到到距离成都市区30公里处的一家农场,参加了一次趣味十足的“研学旅行”。此次活动传承胜西小学“知行统一,学养俱佳”校训,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主题,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生命,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知识里了解祖国。
11月4日一早,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从家里出发,各自前往活动目的地集合。班里有一半学生都是父母齐上阵,甚至还有家庭带着“二宝”前来参加活动。帅气的军体拳,是他们当天活动的“热身菜”。从未有军训经历的孩子们,感到特别新鲜。他们跟着教官有模有样地学打军体拳,着实有一番军营小兵的气势。看着孩子的认真态度,一位家长欣慰地说,“两遍军体拳的训练,虽难以产生实战效果,但对培养孩子们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也让孩子们对军人刚毅的本色有了直观的认识。”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练完军体拳,孩子们又参加了一场手工活动,此次手工的主题便是认识和拼制国徽。老师手握国徽图片,向同学们分享了国徽的故事及意义。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拼制国徽,也在这样的一次体验中,五星红旗和国徽真真实实地烙印在他们稚嫩纯真的童心中。
拥抱大自然,也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农场里,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农场里喂养小动物、观察小昆虫、采摘蔬菜水果,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感受,在感受中热爱生活。一天的亲子游活动安排紧凑、充实。期间,孩子们还开展了包括雷区取水、无敌战车、珠行万里、驿站传输等一系列小活动,于竞争中收获了合作、在锻炼中品味了坚强。
“这是孩子进入小学以来的首次亲子活动,非常有意义。因为学校也鼓励各个班级开展这样的亲子活动,于是咱们班就在孩子们入学2个月后,组织了一次校外‘秋游’。从前期策划到后来的组织落实,都是由家委会主要牵头,全体家长积极参与。”胜西小学一年级三班家委会会长介绍到,“此次活动,密切了孩子们的同学关系,也让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有了一次与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子活动,不仅对孩子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在集体旅行中,在大自然中学会了成长。”该家长表示,“希望以后可以每个学期都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等到孩子6年级毕业时,我们至少举办12次,这也会给孩子的童年成长留下一个个美丽的回忆。”
据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表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记者 陈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