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庐山旅游发展处发布2019年庐山园门优惠管理规定,在2018年享受优惠人群的基础上,对部分节假日优惠实效进行延长,享受门票免费群体也有所增加。对原先“三八国际妇女节”,年满18周岁的女性游客由原先的3月8日当天延长至3天;对原先重阳节,年满55周岁的女性公民和年满60周岁的男性公民实行免票上山游览的优惠政策时间由原先的10月7日(重阳节)当天延长至3天。(2月18日九江发布)
本次庐山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升级,仅限于某些群体,如妇女、老人、儿童,且是在节日里免费。而像六一儿童节当天,携带儿童上山游览的父母双方凭户口簿和身份证,仅可享受庐山园门大门票7.5折优惠。可见,所谓“门票优惠政策升级”,仅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天数而已。具体到其他节日或平时,门票收费依旧。不过,从全国范围看,庐山景区能做到如此“让利”实属不易。
说起景区免费,绝大多数景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由来已久。景区依赖门票生存的思路一直以来都占主导地位,少有考虑其他途径。就是到了淡季也基本不免费,仅是“打折”而已,最多是给本地居民免费那么一两次。有些景区即便是费了好大劲“免费”了几次,却大都是披着“免费”的外衣,实则为了“打折促销”而已。
国家发改委去年6月份公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当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随后,一大批景区陆续宣布降价,可很多景区降幅不大,有些甚至干脆不降。景区靠门票维持运营需要理解,毕竟,门票依然是各景区的一个主要经济收入。如果总是免费甚至取消门票,势必给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成本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也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至于像西湖景区、大明湖景区等免费开放,但这些景区还是有些特殊性。
释放出一些善意的庐山风景区,属于公共景区,那么免费几次无妨。就算多设几个“免费开放日”,都能更加体现景区的公益性,最大化发挥其公共属性。如今,旅游带动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怕公益景区多免费几次,却也不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反而会使在景区合理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剥离景区承载的额外负担,包括不合理的政府收费收入等,使景区摆脱单纯依赖“门票经济”的模式,为走上“全域旅游”之路做好铺垫。
遗憾的是,“门票经济”当前依然盛行,成了难以打破的行规,期待中的“全域旅游”远没有照进现实。然而,景区适当免费向公众开放是大趋势,在我国公共景区目前尚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即使暂做不到免费开放,还可以考虑多设“免费开放日”,而且,还要多设立几个真正不收门票的“免费开放日”。“门票经济”仅是短期利益,而全域旅游才是长久效应。面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观念转变得越早,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反之亦然。那些搞“明降暗升”甚至一毛不拔的景区,不会在未来的全域旅游中占多少便宜。
当前,转变经营思维模式,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更多旅游产品,朝着全域旅游的方向发展,以形成健康的旅游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也与国家倡导的全域旅游方向一致。那么。降低门票或适当免除门票,不仅更能体现景区的公益性,还能拓宽未来旅游+的视野。景区在适当的时间段拿出一点气度来,主动回馈游客,以彰显回报社会的真诚,民众也定会对这一“桃李”以涌泉相报。(作者刘天放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