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获悉,今年清明节期间,全省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共接待游客267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91亿元。其中,纳入统计的74个景区接待游客286.27万人次,门票收入6228.5万元。祭扫赏花踏青依然是清明节主题,自驾游、亲子游、近郊游成为主要出行方式,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受热捧,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清明时节,全省大部天晴气暖,人们在盎然春意中祭奠逝者,涵养家风文化。绵阳盐亭开展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年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部分市州举办了“3.30”凉山州森林火灾当地籍烈士安葬仪式,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送别缅怀。清明假日也是人们探亲访友、踏青出游的时机,各地纷纷推出了赏花采摘、科普体验、户外拓展、生态康养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迎来小高峰。第十五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以来,持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学者、茶人汇聚茶乡;甘、阿、凉等地举办以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为特色的主题民俗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人们在祭奠先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把红色景区、名人故居作为“全家游”“亲子游”的主要目的地。邓小平故里开展了“敬献鲜花·缅怀伟人”“感恩·祈福·踏青”等系列活动,人们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
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举行了“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在“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家国情怀”专题中报道。清明假日,全省纳入统计的24个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5.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红色旅游人气不断集聚。
此外,假日期间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吸引了大量游客。都江堰举办的“清明放水节”,再现古法截留、传统祭祀等传统盛况,吸引大批游客。成都市蒲江明月村举办2019雷竹笋艺术月,3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在村里品雷竹笋、看演出、住民宿,亲手体验制陶、植物蓝染等工艺,感受乡村艺术田园生活。
在出行方式上,自驾游成为主流出游方式。雅康高速通车效益显现,环贡嘎线路迅速成为热门线路;达州市宣汉县围绕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全面实施旅游交通大提速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全长34.8公里的巴山大峡谷景区快速通道于清明节前全线通车,清明节假期,共有1.2万辆自驾车进入景区,自驾游客超5万人。
截至4月7日15:00,清明长假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共受理涉旅投诉21件,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