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寨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座谈会在成都举办

专家建言献策深入探讨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6月29日讯 “不知这位世界头号美女,颜值无恙乎?”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关心的美女是正处于灾后休养生息状态的九寨沟。九寨沟旅游集团、九寨沟合创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九寨沟县县委县政府指导的九寨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座谈会6月29日在成都举办,受邀到场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九寨沟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进行深入探讨。
九寨沟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是闻名世界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景区被迫关闭,重创了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当地产业经济。经过灾后重建,九寨沟景区于2018年3月8日逐渐对外开放,开放区域为九寨沟景区沟口至长海段沿途景观,每天限流2000人,九寨沟旅游再次受到大众关注。然而同年6月25日晚九寨沟景区暴发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九寨沟景区再次关闭,至今仍未对外开放。
“灾后九寨沟及其旅游环线旅游人数呈现断崖式下滑,在旅游旺季九寨沟沿途地区的特色商店、酒店客栈、景区景点等关门歇业的现象比比皆是,显得异常冷清。”此次座谈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原因就是九寨沟核心景区关闭造成的连锁反应,同时也说明除了九寨沟核心景区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其他吸引游客前往的文化特色不足。“九寨沟旅游除了观光旅游外,到底有什么文化资源,能否发展人文之旅,能否将现有的旅游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促进文旅融合,则成为当前摆在九寨沟面前的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当天的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席专家谭继和担任主持人,邀请了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著名策划人杨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霍巍,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王玉琼,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谭发详,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等数十人参会。
谭继和在会议开始前请专家学者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思考九寨沟文化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梳理九寨沟拥有哪些文化旅游资源,思考九寨沟灾后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之路该怎么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从自身的专业角度提出考古带动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并建言恢复重建中可以保留一些灾难的痕迹,体现出地质变化的自然遗存供游客观看。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则提出,九寨沟旅游歌舞文化呈现套路化,她认为人文审美疲劳问题甚至会带来对生态的审美疲劳,同时当地还应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提出生态文明要以文化为灵魂的观点,从民族融合、历史资源、交通文化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建议。
与会者一致认为,深挖九寨沟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自然观光游和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才可能使九寨沟在未来不确定的条件下高品质可持续地发展。(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