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圆韵)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和开放型经济的“排头兵”,做好经开区工作,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对经开区自身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推进我省国家级经开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创新提升?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四川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二十条具体举措,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推进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开放合作和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着力制度创新 激发市场活力
《意见》提出,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机构职能、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支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等举措,营造更加有利于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在深化“放管服”方面,要通过省政府放权或所在地政府授权,依法依规赋予经开区省市级相关经济管理审批权限。
同时,要优先支持经开区争创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快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商事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改革经验。率先试点相关改革举措,支持依据法律法规推进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突出开放创新 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
《意见》表示,要以开放创新为助推器,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领域通过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空间激发开放型经济活力;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
要高质量规划建设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支持在经开区内建立国际(地区)合作园区,鼓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提供长周期低利率贷款。鼓励港澳地区及外国机构、企业、资本参与园区股权、技术、市场推广等合作,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资、稳外贸”的平台作用。
同时,要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支持条件成熟的经开区优先申建综合保税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聚焦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意见》以科技创新为催化,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人才等要素在国家级经开区汇集,推动质量效率变革。鼓励率先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为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升级发展赋能,积极打造科创集聚区和产业新高地。
《意见》提出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能源等领域国家重大项目在经开区优先布局。支持创建“5+1”产业重点特色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试点示范区。围绕全省“4+6”现代服务业体系,支持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推动省市县三级共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融合转型、集聚发展。支持现代物流产业向现有物流园区集中。其中,地方财政对首次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并在区内注册的企业可予以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