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给予创新创业者更多支持、更优环境…… 正在进行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展开热议,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就业建言献策。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四川省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要坚持就业优先,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省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唐青认为,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促就业的工作领导小组,但成员部门在横向联动频次、共同研究重大就业问题、以及动态调整促就业政策举措等方面工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促进就业工作中,部门之间合力还没有有效发挥。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有利于形成“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产业必须管就业”工作体系。尤其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更好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高校毕业就业协作机制。
“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充分就业。”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艳以安岳县纺织鞋服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为例,近年来,安岳县通过发展鞋服产业,有效带动人口聚集、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2022年以来全县人口回流近2万人,吸纳200余名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内进厂入企。近三年来,安岳制鞋产业工人以每年3000人左右快速增长、加之服装生产工人4000余人,共带动就业1.9万余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80%,稳岗率达93%,人均月工资约4500元。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唐青表示,但有产业和企业才会有就业,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不是现成的,是创业者闯出干出来的。尤其是创业初期,更需要政府积极提供精准的创业服务,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场地扶持、培训指导等支持政策,建立“创业平台+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创业赛事”一体化创业能力培育体系,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良性发展。
省政协委员、四川贡享康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洪建议可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政策引领,促进青年返乡就业:“例如,由省上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专项资金,培育一批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同时帮助市州建立高标准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创业类型、地域等方面工作指导,补强市州创业工作短板,搭建链条式创业模式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