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第一批四川省消费品工业“ 三品”标杆名单,包含产品创新标杆和品牌建设标杆,共77个。
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是指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等消费品重点行业中,在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典型。
自2016年国务院部署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以来,四川在不断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次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评选对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引领创造消费升级需求、促进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具有重要意义。
树标杆,立品牌
擦亮四川消费品“名片”
“四川位于全国东西对接、南北贯通的关键节点,是全国重要的消费品生产制造大省。我省的消费品产业涵盖纺织、服装、家具、食品、医药等19个大类,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经济和信息化厅坚持市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不断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为引领我省消费品优化供给和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出台了《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培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确定了第一批77个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
据该负责人介绍,本次评选主要面向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等消费品行业,根据申报企业实力、产品创新性和先进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行综合评议。希望通过以评促建,标杆带头,引导更多消费品工业企业围绕消费升级,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功能提升等方面加强创新,发展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化、功能化、绿色化消费品,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
“经济和信息化厅在对标杆企业提供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市场拓展、要素保障和品牌推广等方面支持的同时,也会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组织一次复核。”该负责人说,未通过复核的企业,将不再纳入“三品”标杆管理范畴。对发现有弄虚作假、严重失信、重大安全环保事故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有重大行政处罚等情形的,撤销其标杆称号。
对培育“三品”标杆成效显著的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将支持其创建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城市。
增实力,拓集群
推动四川消费品产业提质倍增
四川发展消费品产业有良好的基础、强劲的动能、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消费品产业发展,食品轻纺、医药健康更是被列入六大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谋定而动,为推动四川消费品产业提质倍增,四川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通过制定实施四川省食品轻纺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出台《四川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等措施,着力培育消费品龙头企业“强筋骨”、招商引智“健体魄”;通过开展四川消费品进万家系列活动,举办“川酒全国行”武汉站、青岛站品牌推广活动,“预制川菜 味美华夏”北京站、广州站宣传推广及户外纺织服装时尚生活节等系列活动,开拓市场扩影响,打造品牌创未来。
“2024年,全省消费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23.7亿元。”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经济和信息化厅将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精准施策,加快推动全省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重点企业方面,加快实施“智改数转”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数字化助力“三品”战略实施;持续培育一批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和中国消费名品,打造四川消费名品方阵。
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加快推动优质白酒、绿色生物基纤维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开辟生物制造、核医药等新赛道新领域。
在重点项目招引方面,围绕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编制产品图谱、配套企业清单、招商引资清单,紧扣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引入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针对标志性产品加大攻关,建强重点产业链。
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加快建设优质白酒、特色调味品、化工纺织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创建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争创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在拓展消费市场方面,持续举办“川酒全国行”、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等推广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消博会、进博会、服博会、春季糖酒会等知名展会活动,扩大四川消费品品牌影响力。
“我们将不断推动消费品产业向集群化、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围绕历史经典、时代优品、潮流新锐三个维度打造四川消费名品方阵,加快构建品种丰富多样、品质安全可靠、品牌优势突出的消费品工业发展新格局。”该负责人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