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中,一支由80个队员组成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彰显着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反映着各地区域经济中最硬核的特长。
而其中,“川渝籍”的队员已有5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已获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支撑川渝两省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奔赴中国区域发展“第四极”的新力量。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之下,两地又有哪些新进展?
这家川企
在渝3年成立2家子公司
8月22日,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重庆九洲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电机控制器系统正在有序生产。下线后,它们将被装配到“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上,驶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这家企业流淌着四川的“血液”。作为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去年1月落地重庆后,目前项目年产能已达20万台套。
“近年来,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进化,涌现出不少机会,作为上游配套的电子信息企业,我们也愿意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中,深度参与产业布局。”九洲集团市场部西南区域市场总监曹坤鹏介绍。
这并不是九洲集团在重庆设立的第一家子公司。2021年,重庆九洲隆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样剑指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布局智能座舱及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等新兴领域。时间线再往前,2008年,重庆九洲星熠导航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渝成立3家子公司,其中3年内先后落地2家子公司,背后是企业对川渝产业共建的积极判断。
曹坤鹏介绍:“以九洲星熠为例,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公司营收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稳健增长。”持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九洲集团还将目光投向了低空经济和智慧文旅等新赛道。接下来,他们计划通过“资本联合+技术输出+场景运营+产业孵化”模式打造跨区域产业发展标杆。
九洲集团是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的一个切片。翻开 2024年扩容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超六成跨省市联合申报,体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跨区域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避免“集而不群”是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多个城市,在“解题”上已形成一套系统打法。
“川渝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目前,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电子元器件等细分领域,两地已在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绵阳高新区等地形成专业化产业链。
而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两地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近1300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产品供需对接,促成60余家企业融资金额累计7.84亿元;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两地共建重庆荣昌高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等14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构建起原辅料、电子元器件、整机终端等产业链配套体系。
协同带来腾飞。2024年,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占全国比重10.6%——2021年,这一比重还是9.2%;2016年,则是7.6%。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球重要的OLED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未来,这些名号将更加响亮。
这座园区
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雨林”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超200亿元规模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围绕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龙头企业汇集了600余家上下游协作企业,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雨林”。
2023年,四川成都医学城和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同入选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成渝两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强强互补’。”成都医学城管委会发展规划部部长常永志表示,成都在抗体药、CXO(涵盖药物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全流程的医药外包服务)等领域特色突出,而重庆在诊疗设备、体外诊断方面布局完善,可以“抱团出击”。
近年来,成都医学城和重庆国际生物城积极为两地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共性要求,共建临床前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等,不断拓宽合作宽度、挖掘合作深度。
“我们还要继续携手为企业‘解题’。”常永志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和重庆方面持续推动生物医药研发、
生产跨区融合,生物医药服务平台共用共享,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双方互认以及两地高校产
学研及人才合作等,把产业合作做深、做实。
成都医学城是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的一角。目前,集群已形成了涵盖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聚集了生物医药相关企业6700户,构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无论是电子信息,还是生物医药,既要聚焦“产业”二字寻求规模和技术的突破,也要聚焦“集群”二字,让更多企业、技术、资本等“上链入群进圈”,产生“化学反应”。
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外,5年来,成渝地区还获批(重庆)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成都)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等2个国家级示范区(合作园区)。
下一步,两地将共推重点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共同遴选发布一批共建重点产业链,谋划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合作事项,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向世界级迈进,以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带动成渝双核联动工作不断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