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龙头股领衔回购增持 深市公司提振投资者信心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1-17 11:05:59】 【来源:中证网

  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维护公司价值、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持续增强。以深市为例,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深市已有24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计划金额上限为35.56亿元。增持方面,2025年以来,13家深市公司相关股东加入增持行列。从2024年全年情况看,深市公司实施回购796.41亿元,股东实际增持248.3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5.76%和13.33%。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开展回购增持,对于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回购增持是公司经营和现金流向好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于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回购后,公司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将出现改善,投资价值有望得到提升。

  注销式回购金额大增

  2025年以来,深市公司频频出手回购。截至目前,已有373家深市公司披露回购进展公告,回购金额约13.94亿元。同时,深市24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计划金额上限为35.56亿元。

  其中,不乏注销式回购。如顺发恒业公告称,拟以公司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金额为2.5亿元-5亿元,且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从2024年全年情况看,深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768单,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达1003.39亿元,其中15家公司回购计划金额上限超10亿元。

  2024年深市回购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注销式回购金额大增;二是龙头企业领衔回购;三是以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为目的开展回购的公司频现。

  具体而言,首先,2024年有134家深市公司以注销为目的进行回购,计划金额上限合计达257.70亿元,同比增长72.08%,7家公司注销式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

  如2024年12月,海康威视披露回购公司股份的方案称,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已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的股份将用于依法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回购金额为20亿元-25亿元。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奉玮表示,为增强投资者信心,海康威视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结合公司经营情况、主营业务发展前景、公司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推出了此次回购方案。

  其次,龙头企业大额回购吸睛。如顺丰控股在2024年4月完成首期10亿元回购方案后,又于同月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第2期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回购资金总额为5亿元-10亿元。

  此外,2024年,159家深市公司以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为目的开展回购,计划金额上限合计达173.77亿元。

  “关键少数”持续进场增持

  “关键少数”增持的进度条也在同步刷新。2025年以来,河钢股份、湖北能源等13家深市公司相关股东加入了增持行列。

  从2024年全年情况看,共有287家深市公司披露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累计增持上限金额达292.05亿元;深市公司实施回购796.41亿元、股东实际增持248.3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5.76%和13.33%。

  其中,不乏大额增持。如2024年11月,东方盛虹发布增持计划称,公司控股股东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增持公司A股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超过40亿元。

  东方盛虹董秘王俊表示,此次增持计划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相关股东此举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市场稳定,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不少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如2024年7月,中国稀土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稀土集团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与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拟增持中国稀土股份。截至2025年1月7日,该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增持金额为2.47亿元。

 
 
 
推荐阅读
 
无人农业作业试验总结大会在西华大学召开
百年人寿资阳中支开展防范非法金融宣传
瑞众保险德阳中支快速理赔彰显责任担当
奋战开门红 内江集中推进四十个重大项目
 
· 四川省高速公路春运启动仪式在蓉举行
· 泰康溢彩幸福餐桌活动走进都江堰
· 税惠政策助力成都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 新型多功能基因编辑平台面世
 
热门点击
  1. 中国本地版手机导航客户端账户数突破三
  2. 国企明年调结构保增长 要建三项清单强化
  3. 中国生产经营状态继续改善
  4.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 建非银机构差异化监管
  5. 股市成交再创历史 投资者节后还能继续上
  6.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 后续调降仍有
  7.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8.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9.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10.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