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中国构建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新格局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11-01 02:03: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这一部署旨在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核心功能。

  目标清晰,奋楫笃行。业内预期,“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将以“双端”改革为抓手,一方面推进融资端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壮大投资端长期资金力量,通过协同赋能,持续完善市场功能,稳步构建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新格局。

  提高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是应对全球格局变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正如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所言:“在全球格局和科技创新趋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只有不失时机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与时俱进,包容纳新。万联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表示,“十五五”期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时期,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尤其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才能更快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从底层逻辑看,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核心在于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性。这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的必然选择。

  中国银河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张琦表示,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前期亏损等特点,传统以“盈利”“规模”为核心的上市标准难以覆盖这类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最适配的“融资引擎”,资本市场增强与创新企业的适配性,能让真正有潜力的科技企业获得融资支持,促进前沿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破解痛点,适配发展。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意味着未来五年将进一步突破现有制度对经营主体的限制,例如优化发行上市标准、完善差异化监管规则等,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强化更加适配的融资支持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在融资端的体现是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更加适配的融资支持。

  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往往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以更好支持创新资本形成和创新动能培育。

  近年来,融资端改革不断强化,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分板块看,“十四五”时期,科创板募资占全部A股募资比重为16.05%,创业板的募资占比提升1.2倍。按公司类型看,“十四五”时期,专精特新企业首发募资额接近6500亿元,占全部A股首发募资比重为40.94%;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发募资1.22万亿元,占全部A股首发募资比例为76.97%。

  但当前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方面还面临一些难点和堵点。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应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业内人士建言,未来融资端改革应聚焦“精准滴灌”,强化对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强化各板块的差异化定位与协同效应。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建议,进一步强化各板块的差异化定位与协同效应,显著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与适配性。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近期,监管部门提出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一次性获批、分期发行,灵活匹配资金需求。通过简化流程、优化节奏,让融资转向‘企业主导’,既提升了再融资效率,又能精准匹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强链补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陶圣禹表示。

  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随着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和快速迭代,科创企业可通过并购重组获取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同时,政策要为科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灵活的资金支持、更包容的制度环境和更清晰的市场预期。

  促进投融资相协调

  融资端的活力,离不开投资端的支撑。唯有投资端与融资端实现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才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推动投融资相协调,有助于吸引资金入市,也有助于让实体经济获得更有效的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产业转型。”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说。

  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相协调,投资端改革重点明晰。

  鼓励长期资金进入创投领域。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快股权投资发展,构建涵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在内的完善的股权投资体系,引导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进一步畅通“募投管退”堵点。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监谢亚轩建议,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制度,引导资金向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硬科技领域倾斜;可考虑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平衡成熟技术产业化与原始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包括并购重组等,让长期资本看到合理的回报预期。

  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近期明确,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推荐阅读
 
中意人寿南充中支开展重阳登高敬老活动
立足成渝新格局 成都银行三季报凸显韧性
四川省首届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开启报名
阿宽红油面皮土豆泥面 打开川味新体验
 
· 百年人寿资阳中支开展消防培训
· 内江永安镇把发布会开到村民家门口
· 免费直达都江堰 佛罗伦萨小镇约起来
· 中国首个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验收
 
热门点击
  1. 中国本地版手机导航客户端账户数突破三
  2. 国企明年调结构保增长 要建三项清单强化
  3. 中国生产经营状态继续改善
  4.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 建非银机构差异化监管
  5. 股市成交再创历史 投资者节后还能继续上
  6.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 后续调降仍有
  7.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8.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9.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10.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