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来自全国的10余家主流媒体走进“大禹故里、中国羌城”,感受北川一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北川,是闻名四海的大禹出生地,享有“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的美誉。北川也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我国最主要的羌族人口聚居地,入选“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境内拥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羌城旅游区,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寻龙山景区、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9家星级农家乐遍布全县。
自去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北川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的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做到“项目围着旅游干、业态围着旅游变、品牌围着旅游建”,将天府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转变成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饭碗”,引领北川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去年疫情影响下,仍接待游客75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44亿元,天府旅游名县的品牌效应明显。
一年来,北川聚力“做美县城、做优集镇、做靓乡村”,打造了桂溪镇、擂鼓镇等一批省级特色小镇,神木、恩达等一批精品羌寨,新发展瓦壶沟、三岔河等一批旅游景点。拓展“智游北川时尚音乐喷泉灯光秀”,逐步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经济体系,高峰期每晚吸引游客达2万人次以上。
与此同时,北川根据当地文旅特色,打造五色旅游线路。依托“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新县城、红军长征纪念馆、千佛山战役遗址等景点,打造“红色旅游”;依托老县城地震遗址、北川应急培训管理学院等资源,打造“黑色旅游”;依托羌寨、羌族服饰、羌族饮食、羌族歌舞音乐等,打造“白色旅游”;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绿色旅游”;依托通航产业园,发展通航产业和低空旅游项目,打造“蓝色旅游”,支撑处处皆景、处处皆美的全域旅游格局。
“北川实施’智慧提能工程’,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优化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多部门数据共享、管理联动、调度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收录为典型案例。”北川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周福兰介绍,北川打造全域全景导游地图,并上传百度地图及高德地图。全县涉文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5G网络全覆盖,所有文旅消费场所开通IC卡闪付等线上人性化服务,打造北川旅游手机APP,方便游客足不出户“知北川”、一部手机“玩北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