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漫步在唐家河,可以偶遇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藏酋猴等。
从1978年开始,唐家河历经蜕变:从伐木场变成自然保护区,再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变化的,还有当地村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位于唐家河腹地的前哨村和工农村,明确严禁从事砍伐等破坏森林的生产经营活动。1983年起两村生态搬迁,陆续搬迁至落衣沟村、阴平村,为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生存腾出空间。
落衣沟村离保护区最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一般控制区内唯一的行政村,村民与大熊猫成为邻居。
解决了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保护问题后,新的问题出现:搬迁至新村后,由于人口集中,分到人头上的地少了,又不能伐木,仅靠种地,村民增收缓慢。
守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思维要转变。近年来,青川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入口社区的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本地居民合理聚居,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利益机制,动员广大群众在公园保护管护中有序挖掘生态产业价值。
发展中华蜜蜂就是一个好路子。蜜蜂养殖不破坏生态,是大熊猫友好型产业。
8月,唐家河蜂蜜进入采收尾声。走进落衣沟村、黑松沟等地,蜂群飞舞,蜂农忙着开箱取蜜。
“现在有60多户村民养殖中蜂,总共近5000箱,每户每年可增收3万至5万元。”在唐家河中蜂文化体验馆里,落衣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勇打开话匣子。唐家河有党参、天麻、杜仲等300多种野生药材,它们是优质的蜜源植物,“一来中蜂能帮助植物授粉繁殖,二来采集的山花蜜品质高、风味独特,能卖到好价钱。”
去年5月,唐家河蜂蜜新品包装和标准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养蜂和蜂蜜品质标准,包括落衣沟村在内的保护区周边村落因此受益。目前,青川县养殖蜜蜂9.8万群,年综合产值达1.35亿元。
行走在落衣沟村,记者发现大熊猫友好型产业不只有蜜蜂养殖。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村民开起农家乐和精品民宿,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一个有20间房间的农家乐,一年有8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杨勇说。
8月12日15时许,在落衣沟村新建的野外观察哨棚中,村民白顺成向游客介绍:“这里有红腹锦鸡、啄木鸟等鸟类,也有小麂、斑羚、羚牛等野兽。”
唐家河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生态资源保护和自然教育科普增加收入,现在有近10位村民成为景区科普向导员,向游客介绍生活在这里的自然邻居。
蜂涌落衣沟,绿满唐家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