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经济

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动力在实践中奔涌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1-07 11:39:13】 【来源:四川日报】

  凉山锦屏山下,锦屏深地前沿科学及暗物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一系列前沿技术领域将取得突破;成都未来科技城内,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开建,四川低空经济乘势腾飞……回顾2024年,巴蜀大地,处处可见向新求质、换挡升级的故事。

  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四川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立足基本省情,发挥好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综合优势,找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向新

  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线故事:

  取得技术创新,“大块头”有大能量

  1月3日,四川盆地沐浴在冬日暖阳中,从成都出发约2个小时车程,记者来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国内首个“专用堆”、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的建设现场。人员忙碌、车辆穿梭,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四天前,这里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该医用同位素试验堆从开建时的大土坑,迎来厂房拔地而起、成功封顶,为2025年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奠定重要基础。

  “看着厂房封顶的那一刻,心情很激动,新的一年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该医用同位素堆项目总设计师李庆信心满满。

  核医疗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医用同位素则是核医疗的“子弹”。有了它,才能研制用于杀死癌细胞的“核武器”。当前,四川生产了全国一半以上医用同位素,正全力开展大规模生产技术攻关。

  发展医用同位素依赖反应堆,80%以上的医用同位素由反应堆辐照产生。“不同于常规反应堆,该医用同位素堆以硝酸铀酰水溶液作为燃料,具有创新性强、设计难度大等特点。”厂房封顶仪式上,李庆介绍。

  这具体体现在项目攻关中取得的诸多关键技术创新。对此,李庆如数家珍——硝酸铀酰燃料反应堆设计技术、紧急排料停堆技术、低功率密度反应堆设计技术、同位素直接提取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譬如,锝-99m是医用同位素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种,被称为核医疗“诊断专家”,可用于人体器官的显像和功能检查,以及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它是放射性同位素钼-99通过原子衰变释放β粒子(电子)转变而来。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医用同位素研发技术负责人张劲松说,该医用同位素堆中的燃料溶液裂变后会产生大量钼-99,反应堆停闭后,用气压将这些含有钼-99的燃料溶液压入分离系统,钼-99就被分离系统的吸附装置吸附。再通过淋洗、分离、纯化等一系列化学工艺,就可直接发往医院使用。“这一生产技术先进,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少,经济效益高。”

  攻克关键技术让“大块头”有着大能量——该医用同位素堆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钼-99、碘-131等医用同位素的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10万居里和2万居里,带动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填补国内医用同位素大规模生产空白,并解决两种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这将使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价格降下来,让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展望未来,李庆认为,凭借安全性更好、成本更低、运行方式更灵活等优势,能使我国从进口国转为出口国,为抢滩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以核医疗为代表的生物制造为例,目前四川瞄准前沿科技,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六个领域,布局实施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接下来,四川将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打好创新突围攻坚战。

  求智

  开辟产业“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线故事:

  四川人形机器人“跑步”进场

  69天,完成人形机器人产品从草图设计到整机组装。这是成立仅几个月的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交出的一份答卷。

  不久前的新品发布会上,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天行者一号”。它身高165厘米、体重约50千克,是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负责人冯振宇介绍,该产品计划于2025年初步推动量产,后续将“入职”制造企业,发挥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自主行走等运动能力。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冯振宇常常琢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的这句话。

  冯振宇曾先后从事轮式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研究,但这些都不是他理想中的机器人。“我们想做的机器人,是像《星球大战》中‘C-3PO’那样,能够听懂人、理解人的机器人,拥有和人类一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执行不同场景下任务的能力。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要把电影中的“桥段”变为现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冯振宇看到了希望。

  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办公室内,工程师正通过自研算法调试“天行者一号”的“小脑”,提升它对任务的执行能力。

  “过去的机器人往往是单一场景下执行单一任务,现在它面临的可能是多场景多任务。对机器人的智能小脑、空间智能感知认知、通用智能大脑的训练,将提升其对多任务的处理能力,让人形机器人更‘懂’人。”冯振宇说。

  除“懂”人外,还得“像”人。过去,有人问过冯振宇一个问题:人形机器人一定要做得像人么?这让他思考了很久。

  “如果说简单几个特定的场景,‘像不像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但如果要在复杂的环境下作业,考验的则是上肢的操作能力和下肢的移动能力。”冯振宇说,为让机器人能流畅运动,他们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机构,突破关节等支撑运动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打造“四肢”和“肌肉”。“它们不仅要爆发力强,还很轻巧,未来可以应用于服务、家庭等领域。”

  目前,“天行者一号”已实现直立行走。下一步,冯振宇要让它跑起来、跳起来。可以预见的是,不只是“天行者一号”,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诸如人形机器人这样的未来产业在四川加速“跑”起来。

  逐绿

  为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意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一线故事:

  “捕碳高手”出招,火电将“零排放”

  “相关部门批准立项了”,“抽调精兵强将准备成立专项组”,“设计、建设要快马加鞭赶上”……1月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基础研发部部长韦耿接连开会、电话、视频连线,忙得团团转。

  韦耿的忙碌和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有关。半个月前,20兆瓦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系统拿到国家重点专项支持,东方锅炉与合作的电力公司着手“捕碳”工程化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对于东方锅炉来说,他们要做的事,是要重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时间回到4个月前,世界最大的5兆瓦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系统在东方锅炉试验成功。该装备通过化学链燃烧技术,对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大规模捕集,从而解决传统燃烧方式捕集二氧化碳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在传统燃烧中,燃料一般与空气直接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氮气就成了二氧化碳的“藏身之所”,再想把它捕捉出来就很困难。

  “这项创新装置被称为‘捕碳高手’,就是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接触。”韦耿介绍,装置中设有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氧气快递员”——载氧体,负责把空气中的氧气带到燃料中燃烧。燃料燃烧后,没有氮气“捣蛋”,直接生成高浓度二氧化碳,“从源头就能捕捉90%浓度以上的二氧化碳,且捕集效率达95%以上。”

  要知道,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的80%以上,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减碳的主战场。5兆瓦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系统试验成功,验证了装备的可行性,特别是为火电厂开展大规模碳捕集提供关键路径,让火电也可成为“双零排放”的绿色能源。

  正在开展20兆瓦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系统,是为合作的电力公司量身定制,将直接用于碳回收。韦耿介绍,新装备高40多米、体型是之前的2倍,形似一座框架高塔。

  除效能增强外,设备上,在原有反应器之外,还将增加热量回收系统和汽水系统,还有二氧化碳的存储装置。“捕集的二氧化碳可注入油藏中进行驱油,提高油田采收率,或合成气、甲醇、有机化工产品等,实现价值再利用。”

  据悉,首个商业化应用的化学链燃烧碳捕集装备系统将于2028年投用。韦耿透露,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到这项绿色新技术,寻求合作的电力、供热、石化、化工、油气等企业络绎不绝。

 
 
 
推荐阅读
 
中意人寿做客电台 探讨外籍人士保险服务
成都市少体校轮滑寒假集训营火热招生
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川师大获佳绩
亚微米级新材料应用于无供体牙龈修复
 
· 地中海俱乐部解锁旅行过年多元体验
· 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即将遭遇瓶颈
· 茅台葡萄酒跨年活动在蓉圆满落幕
· 内江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
 
热门点击
  1. 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在蓉启动
  2. 确定六大工程实验室 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有
  3. 中国资本市场正吸引全球目光
  4.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提供二十亿元战疫资金
  5. 成都多条道路改单向通行 交警介绍避堵指
  6. 国庆假期第三天四川省内景区游人如织
  7. 成都国际时装周在成都正式盛大开幕
  8. 四川落实定向降准政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得
  9. 泸州老窖大降价 与茅台五粮液争市场
  10. 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稳中有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