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四川自然资源领域不断强化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呵护生命、创造价值的责任担当和实践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若尔盖“山水工程”扎实推进,生态之美跃然而出;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照亮未来十余年的前行之路……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近日,记者梳理选取了10个关键词,解码四川自然资源领域这一年。
关键词 搬新家
避险搬迁,“忧居”变“优居”
告别居住多年的老房子,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三金村村民胡德述1个月前搬入新家,不用再为老屋后的滑坡隐患点担惊受怕。2024年,包括胡德述在内的2.62万余户群众搬新家,远离地质灾害威胁,“忧居”变“优居”。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避险搬迁、工程治理是防范化解地灾隐患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2024年,四川地灾领域获得69.5亿元增发国债资金,用于2.62万余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以及1600余处地灾综合治理和2700余处监测台站建设,项目数量和资金为历年最多,覆盖21市(州)的143个县(市、区)。国债资金可有效缓解基层筹资压力,激发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债地灾项目全面完工,3400余处在册地灾隐患点销号。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相关县(市)配套制定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工作方案。比如,绵阳市平武县大桥镇田坝村,借避险搬迁契机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帮助群众迁入新家,同时也成为村里发展避暑民宿的载体。
关键词 绘蓝图
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2024年,四川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获批,绘就四川省、21个市(州)及各县(市、区)未来十余年的发展蓝图。其中,《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纳入我省法定规划,首次提出构建“两区三屏、一轴三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这一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等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也获批印发。作为首部“多规合一”的跨市(州)区域型专项规划,将促进各片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提质效
全生命周期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2024年,聚焦进一步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四川出台“十二条措施”,将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范围,实行随到随审,配备省、市、县三级“用地保姆”,负责“一对一”组卷指导、技术咨询、沟通协调等工作,为重点项目用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使项目整体审批时间压缩30%。
2024年,争取国家下达四川2024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14.1万亩,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全省处置存量土地产生计划指标约20.4万亩。全年审批建设用地报件48.55万亩,占全国同期批准用地总面积近10%,有力保障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青峪口水库工程、射洪锂电等一大批国省重大项目、国债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词 天府第二粮仓
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四川首个跨市(州)的流域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为安宁河流域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筑牢根基。
《规划》旨在推进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聚焦安宁河流域耕地破碎、平均耕地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短板,《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划分4个整治分区,明确主攻方向,系统制定综合性整治措施,为各类工程项目部署提供靶向空间,打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聚美丽、流域风景秀丽、环境宜居宜业的攀西版“富春山居图”。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筑牢天府粮仓“耕”基
2024年,四川多措并举持续开展耕地保护、逗真碰硬加强执法监管,筑牢天府粮仓“耕”基,实现耕地面积连续4年净增加。
这一年,四川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以补定占”,持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耕地年度流入流出管理,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扎实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信息公开。
为保护耕作层,四川还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提出“谁占用、谁剥离”原则,明确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存储和管护的工作主体。
关键词 找矿突破
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
2024年,四川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增储上产、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锂矿,甘孜州一地新增氧化锂资源量近百万吨;阿坝州一地累计查明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刷新亚洲最大规模伟晶岩型锂矿床纪录。磷矿,凉山州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区西矿段和阿居洛呷磷矿分别勘探增加磷矿石量2698.9万吨和13870.2万吨,双双上榜自然资源部全国前三季度突出找矿成果。金矿,凉山州冕宁县张家坪子金矿勘探增加金金属量3.2吨,累计查明金金属量超55吨。稀土矿,凉山州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预期新增稀土资源量496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这一年,四川大力推动建设一批国、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省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AI找矿平台;构建矿山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图谱,切实提升科技支撑战略找矿能力水平。
关键词 红格南矿
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2024年,备受关注的攀枝花红格南矿启动开发。红格南矿是我国钒钛磁铁矿储量最大、共伴生元素最多、资源潜在价值最高的矿区,具有很高的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该矿的开发利用将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红格南矿开发锚定“一年开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目标,将按照“露天+地下”的方式,高标准推动红格南矿规模开发和绿色矿山建设。经初步测算,红格南矿预计可开采80年,实现收益超百亿元、产业投资超千亿元、产值超万亿元。
关键词 切“蛋糕”
矿业权出让收益向基层倾斜
当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全面进行中,四川正支持和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地质找矿,形成多渠道矿产勘查投入新机制。
2024年,四川探索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向基层倾斜。矿业权出让收益,除中央分享40%外,地方分享的60%由按照省、市、县固定收益分配比例,调整为“分享比例与基础阶段找矿项目投入挂钩”。
按照新机制,矿业权出让收益实现时,矿业权对应找矿项目,市(州)县(市)全额出资的较不出资的多分享10%;市(州)县(市)出资一半的较不出资的多分享5%。这意味着市(州)县(市)找矿投入越多,分享收益越高。激励机制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市(州)县(市)战略找矿“零投入”情形,相关市(州)县(市)已出资2.27亿元用于实施30余个战略找矿项目。
关键词 用地审批权下放
赋予地方更大用地自主权
2024年,四川稳步推进用地审批权下放,《关于授权和委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涉及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四川省授权和委托省级用地审批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先后印发,赋予地方更大用地自主权。
《通知》明确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涉及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授权市(州)政府行使。通过进一步降低审批层级,保障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乡村产业等建设用地需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管理办法》明确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权,授权给符合条件的市(州)政府行使;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土地征收审批权、使用挂钩指标报征审批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委托给符合条件的市(州)政府行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支撑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关键词 农地入市
推动城乡土地“同权同价”
2024年,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收官。试点推进以来,四川19个县(市、区)合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94宗、面积1040亩、成交金额6.27亿元。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农村集体土地更有“含金量”。比如,在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村,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废弃的鞭炮厂落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为规范交易程序,这一年,四川首次制定统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办法,规范4个环节的12个关键程序,为入市提供“操作指南”。
回眸
从0到1
这些“首次”有何意义
从0到1,既是拓宽可能性的尝试,也是面对短板弱项的破题。记者筛选出2024年四川自然资源领域8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首次”,看这些具有创造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首个这一领域地方技术标准
2024年1月,四川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发布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规范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地方技术标准,为震后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标准保障,对快速、高效、有序处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紧急评估避险转移场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部乡村振兴用地政策“工具包”
2024年5月,《四川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2024年)》印发,这是四川首部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聚焦乡村用地全环节全场景,以条目加清单的形式进行全链条梳理,形成一本完整易懂的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百宝箱”。
●首部自然资源督察省级政府规章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自然资源,四川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2024年5月1日,《四川省自然资源督察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自然资源督察的省级政府规章,在全国省级自然资源督察地方性立法中属于首创,充分发挥了督察“利剑”“前哨”作用。
●首次制定这一指标
2024年1月,四川首次制定印发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值指标,规范了31个工业行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指标。比如,家具制造业项目建设用地明确容积率1.0、建筑系数40%。指标的确定,将有效促进工业用地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首只资源能源类政府引导基金
2024年8月,四川省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采用设立子基金放大的方式,预计基金集群规模可达130亿元。基金聚焦矿产资源勘查阶段,重点投资四川具有上游优势或潜力挖掘不足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2024年12月底,该基金与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锂矿项目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提升省内锂矿的勘查开发力度。
●首次水资源“大摸底”
2024年8月,四川首次全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启动,通过对全省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全省水资源空间分布、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等状况。
●首份水利工程不动产登记证颁发
2024年8月,四川省首份水利工程不动产登记证书在广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出,标志着四川推进水利工程不动产确权登记取得新突破。通过水利工程“产权化”,可将“工程”转化为“资产”,激活水利资产价值。
●首宗“南红玛瑙”探矿权成交
2024年12月,全国首宗“南红玛瑙”矿权拍卖——美姑县瓦西玛瑙的详查探矿权以1.01亿元价格成交,溢价率超过3100%。
此前,凉山州自然资源局主导编制的《玛瑙矿勘查技术导则》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为全国玛瑙矿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