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秋,一份成绩单令人振奋:今年上半年四川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贷款增速连续36个月位居全国前三,成都市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较初次上榜提升47位。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正扎实推进中,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四川答卷
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川渝两地政府共同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川渝一盘棋。三年多来,川渝两地协同发力,共同成立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金融监管局、四川证监局等部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四川省级财政对成都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给予激励奖补,成都市配套出台若干政策,形成了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
在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四川成功组建四川银行,给中小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新范本;设立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成为全国第四个创立农商联合银行的省份;设立华西基金,填补我省公募基金空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西部(西南)基地齐聚成都,使成都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三大交易所区域基地的城市。
目前,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已达409家,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金融开放程度显著提升。四川金融监管局协助金融监管总局在川举办“外资金融机构川渝行”活动,推动汇丰人寿、汇丰保险经纪、友邦人寿等外资机构落子四川。
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股西部企业的上市浪潮。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215家,其中A股179家,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均排名全国第八位。
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四川实践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在四川已化作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成渝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金融在此迸发活力,四川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等多项“国家试点”,全省科技贷款余额大幅增长40%。绿色金融绘就生态底色,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已扩展至7个市州,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超4500亿元。普惠金融润泽万企千村,“巴蜀同心贷”“特色贷”等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和中药材价格保险、茶叶气象险等创新保险,精准缓解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融资难题并提供风险保障。养老与数字金融悄然改变生活,四川持续深化养老金试点,专属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业务稳步成长。
尤为亮眼的是,成渝金融协同从互联互通走向深度融合。两地实现税收跨省缴库、医保直接结算、公交扫码互通,甚至共建信用专区、共组信用增进公司……这些突破性举措,让成渝逐步实现“金融同城”。
展望“十五五”,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将进一步提速。省委金融办和各中央驻川金融监管部门表示,将从构建多元金融体系、聚焦“五篇大文章”、增强金融集聚辐射、推动创新协同、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作等方面发力,持续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影响力与辐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