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程临近,四川代表团116名选手进入“倒计时攻坚”。在各项目集训地,身怀绝技的“川军工匠”,正以“拼到极致、守到坚韧”的劲头,诠释新时代技能人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
据悉,本届全国技能大赛设106个项目(含66个世赛选拔项目、40个国赛精选项目),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四川代表团实现106个项目“全参赛”,其中,汽车技术、焊接、烘焙、物流与货运代理更是依托四川产业优势打造的“拳头项目”,成为展现四川技能实力的重要窗口。
汽车智修
技能尖兵的“毫厘较真”
清晨的实训车间里,汽车技术项目选手朱恒生盯着智能网联模块的检测屏幕,双手在接口处反复插拔,专注调试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指尖在故障诊断仪上灵活操作。为复刻不同地域的故障场景,朱恒生的备赛日志上密密麻麻写着“山区路段需加固线束卡扣”“高温天气要提前检查电池散热”等实操心得,始终以赛事标准的严苛要求打磨技艺。
“训练是辛苦的、比赛更是残酷的。”对朱恒生而言,这是他“毫厘比较”的坚持。训练中,他始终全力以赴,以赛事标准严苛要求自己,把日志里的实操心得揉进每一次调试,在反复插拔与故障诊断中,把技能打磨得愈发扎实。
焊接匠心
“鱼鳞纹”里的传承密码
焊接车间里,蓝色火焰不停跃动。在师傅周树春的指导下,选手赵钱森正专注地在薄板上凝神作业,焊出的“鱼鳞纹”焊缝均匀如织,尽显扎实功底。
“薄板焊接就像在鸡蛋壳上绣花。”为练就这身硬本领,他反复钻研焊接角度,掌心磨出了厚茧,防护服被火星烫出无数小洞,身上也留下了不少伤疤。
“我要像师傅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让每一次焊接都成为‘作品’。”对于这个21岁的年轻焊工而言,他正用汗水与专注,在飞溅的火花中焊出自己的成长轨迹。而每一道精心熔铸的焊缝,都是他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清晰印记。
烘焙制作
烤箱前的千锤百炼
“第一次烤曲奇摊成大饼,第一次做戚风只剩围边,那时同学们都笑我是‘黑暗料理制造者’。”从“门外汉”到备赛主力,烘焙项目选手李姣姣的蜕变藏在细节里。如今,在她的操作台上,面粉样本排列整齐,笔记本里贴满成品对比照片,每一页都记录着她的坚持与成长。
在日复一日反复训练中,李姣姣的动作早已褪去当初的慌乱与生涩,每一次称量、搅拌都变得沉稳娴熟。面对即将拉开帷幕的比赛,她底气满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份在烘焙台旁熬出来的坚持,就是我最足的信心。”李姣姣说。
智链物流
屏幕上的 “订单突围战”
“跨境物流就像‘走迷宫’,新规多、变数大,我们针对跨境物流新规新增了众多应急方案。” 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选手杜瑕说。作为今年3月遴选赛突围的选手,她所在的集训队已完成企业提供的真实订单模拟训练。
曾因海运提单、贸易术语复杂而犯难的杜瑕,将核心术语编成口诀贴墙背诵,早晚练习英文货运沟通。实操时反复打磨报关单据填写技巧,还深入钻研多式联运方案设计。 “单证精研,途路笃行。” 随着比赛临近,杜瑕表示,她持续完善应急方案,誓在全国赛场展现四川物流技能实力。
为助力选手备战,四川建成10家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17家省级竞赛集训中心,开发出新能源VR教学系统等12项专业训练工具,从4月“基础提升营”到8月“冲刺封闭训”。这群“川军工匠”,正以淬火成钢的信念,静待在郑州赛场上,书写技能报国的四川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