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18日讯 9月16日至18日,“传承·创新·融合:全球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承办,三星堆博物馆协办,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四川、陕西两省文物局支持,吸引了来自中外知名文博机构与高校逾1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博物馆教育新图景。
开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陕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王金青,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分别致辞。刘曙光指出,博物馆教育已成为衡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指标”,也是中小博物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他强调,在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浪潮下,创新是博物馆教育的引擎,融合是其未来方向。唐飞表示,巴蜀自古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四川文博界已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新时代博物馆教育需要更大格局与更多创新。王金青则介绍了陕西在馆校协同、品牌建设和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庞雅妮认为,博物馆教育不仅要讲好本土故事,更要搭建起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次大会邀请海内外十位专家作主旨发言,聚焦“观众参与”“知识共创”“数智化教育”等前沿议题。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探讨了博物馆教育项目在激发创意体验中的多元路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部主任海蒂·N·霍尔德分享了为儿童打造五感体验的案例;英国大英博物馆专家阿曼达·路易斯·梅恩则结合国际展览实践,展望展览教育的跨文化潜能。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介绍了川博在构建馆校合作和终身学习平台方面的成果。
会议同期设立两场专题分论坛,围绕馆校合作、志愿者培养、数字技术应用、沉浸式体验等展开深入讨论,现场交流热烈。四川大学专家周静、李倩倩分别担任学术主持。
除学术研讨外,主办方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9月17日晚,“博物馆之夜”在四川博物院举行,嘉宾们沉浸式感受巴蜀文物之美。次日,与会代表前往三星堆博物馆参访,直观感受古蜀文明的厚重底蕴。
据悉,本次研讨会遴选了28位代表进行发言与展示,相关学术成果将结集出版,推出《博物馆学刊》教育特辑。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本次活动为全球博物馆教育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馆校融合、国际合作与数字赋能,助力中国博物馆教育在全球视野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