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算法工程师、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今年以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AI岗位正成为当下就业的“香饽饽”。在大学里,与之对应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也成了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方向。目前,四川的高校中,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有哪些?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人工智能于2019年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短短几年间,全国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或单独成立学院,我省也不例外。
今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就新开设了“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这个微专业以培养医疗健康领域AI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项目计划招生25人,吸引来自12个学院的60多名同学报名,还有一些未报名同学主动申请旁听,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在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今年该校推出了“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备卓越实践能力和前瞻创新思维的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按照这份人才培养计划,我们今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专业,面向部分省份进行招生。”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鑫介绍,进入该计划的考生,可横跨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四大学科交叉复合学习。
我省高等教育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在各类高校开展起来。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半个月前,该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文旅融合与数智制造产业学院、旅游装备研究院),旨在构建“文旅+科技+智能”的交叉学科体系,面向数智文旅产业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在此之前,这所学校已系统布局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中法合作办学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此外,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自动驾驶出行平台涌现出了不少新职业岗位,与之相对应的高校相关专业也成了今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热门选择。在四川,吉利学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之一。作为吉利控股集团创办的应用型高校,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校,产教融合”的天然优势,聚焦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区域重大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学科重构。“比如我们学校打造的‘数字化+’智能科技专业集群,这个集群包含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车辆工程等专业,就是希望培养掌握AI核心算法、大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与集成,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机器人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吉利学院副校长马常松介绍。
在今年举办的多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记者也注意到市场对AI人才的需求激增。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劳动力市场,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将成为其人才培养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