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出炉。《方案》参照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和成都市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估报告,并广泛对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最新举措,围绕18个主要领域细化展开 110项具体举措和指标考点,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的高新区营商环境2.0版“作战图”,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下深水、显实效。
延伸审批职能至园区企业服务驿站
强基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成都高新区此次《方案》的重要内容。据介绍,《方案》正文的第一部分,就聚焦政务服务、商事制度、工程建设、法治保障、纳税服务5个领域,共制定出38项具体指标和优化措施,意在取得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的新突破。
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式”并联审批改革方面,《方案》提出,进一步精简办理建筑许可至6个环节,压缩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竣工验收环节办理时间;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和发放,实现审批监管“手掌化”,证书打印“自主化”;推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自2018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开展至今,成都高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180天大幅缩减至60天,改革速度始终走在国务院、成都市规定的改革时限前列。如今,在《方案》指引下,成都高新区继续朝着先行先试的高位目标前进。
“2019年,我们通过‘放管服’和营商环境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下,我们深知改革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力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
在此前走访调研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工作人员发现,区内多家企业都有着同样的困惑——大家对涉企优惠政策信息的知晓度低,且各项优惠政出多门,“碎片化”的组织结构往往成为落实惠企服务的绊脚石。在最新出台的《方案》中,“全力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是成都高新区聚焦企业关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9大改革举措之一。
《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一窗通办”具体内容包括:在政策制定环节开展产业“政策众筹”,在政策兑现环节设立涉企优惠政策办理综合窗口和线上平台,逐步实现所有涉企优惠政策相关事项“一口受理、一窗通办、一网查询、限时办结”等。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涉企优惠政策系统将于4月底前正式上线。届时,该系统将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清单式共享和政策预审等相关服务。
此外,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起点——企业开办环节,《方案》明确“企业开办”要按照“一件事”标准压缩开办流程,将3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提交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同时实现企业注册6小时办结、企业开办“零费用”、24小时随时随地“网上办企”。
首创“甄审”机制会商解决企业难题
在积极下沉了解企业诉求、总结改革难点堵点的基础上,《方案》也更加关注对既有现实问题的精准纾困。其中,一项成都高新首创的举措引发关注——完善联合甄审机制,探索设立营商环境甄审室,畅通企业建议、咨询、投诉渠道,创新政企互动机制。目前,成都高新区已通过这一机制成功解决涉及医美、优惠政策申报、企业开办等多个领域的痛点难点事项。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甄审室’的设立有利于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以部门会商共审的形式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疑难问题,形成制度化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在走访中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要大幅改善金融信贷环境,发挥政府牵线搭桥和增信作用,集成“银政企”金融信贷服务,在政务大厅设立金融信贷、专业中介服务综合窗口等。
据了解,在成都高新区全新打造的政务大厅,还将有一个专门的空间预留给商务服务中心,用于引进入驻一批会计、法律、资产评估、征信机构等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实现金融服务“可视”“可比”“可选”,为中小企业提供首贷咨询、续贷受理审批及其他投融资服务。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