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优化空间布局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是克服“大城市病”丛生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构筑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和中心城市核心优势的战略支撑。
2017年以来,成都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持续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今年3月,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从科创空间和产业社区建设起步,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成势见效、形成竞争优势。
科创空间既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成都今年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聚势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
布局以来,高品质科创空间进展如何?如何为产业功能区建设“蓄力”?
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54个,其中在建及新开工45个、规划9个,31个科创空间组建完成建设运营机构。同时,已导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40家、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3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70余家、科创企业(团队)314家。
看点位
高品质科创空间
“长”什么样?“高”在哪?
科创空间既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
从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抵达成都科学城,环绕兴隆湖,天府新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就位于成都科学城起步区。以天府海创园为一个核心,川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和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为两点协同,辐射整个科学城众多科创载体,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立足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核心区将发挥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技术攻关和人才聚集作用,以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为引领,依托天府海创园搭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助力打造共生开放的产业生态。
同时,瞄准“高品质”,依托生态品质方面的优势,天府新区将持续深化公园城市理念表达,打造出门即公园、处处见场景的高品质宜居生活环境,打造与工作的人一起生活、与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工作生活圈。
在锦城湖畔,独栋别墅环绕在茂密绿植中,户外空间宽敞开阔、配套设施完善……这里是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的“样板间”——天府长岛一期。
天府长岛项目作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核心产业载体,将重点围绕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传媒、游戏动漫电竞等产业方向,打造中国西部高品质公园产业社区典范。目前天府长岛已有诺安资本、毛球数据、可可豆动画、爱奇艺、中体明星、亚洲电竞联赛、腾讯新文创总部、泸州老窖、网元圣唐、中澜视讯、艺馨达等已入驻及待签约入驻企业。
长岛一期已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0万㎡,共五类户型合计82栋124套独栋企业总部办公写字楼,面向数字文创相关领域优质企业招商。长岛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万㎡,建筑形态为五层建筑结构,可为企业提供600-10000㎡灵活可选的办公空间,目前商业配套与企业预招商工作已全面启动,年内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成都医学城B区里,三医创智公园花开正艳,再走进三医创新中心三期,能看见人才公寓、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企业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展示中心等建筑,这里就是成都医学城高品质科创空间。
“为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温江区在成都医学城B区以三医创新中心为核心划定了约1平方公里范围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三医创新应用极核,发展成为创新高、专利高、人才高的产业赋能区。”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B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将聚焦创新化药、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三医+AI/大数据等细分领域,打造国内创新、国际协同的生物医药科技枢纽和转化高地。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我们在成都医学城高品质科创空间划定了公共平台区、科研创新区、商务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说。
看打法
推动建设产业创新平台80余家
引入近10个院士团队入驻
今年6月底,由成都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新经济委、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主办的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高品质科创空间专场举行。以“场景汇·赋能科创筑梦天府”为主题,此次专场聚焦“硬核黑科技”“五大筑梦空间”等关键词,面向全球发布100个新场景、100个新产品。
瞄准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推进创新资源导入及创新能力建设,成都一直在行动。
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围绕提升科创空间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核心功能,制定出台《成都市高品质科创空间创新能力建设指南》《成都市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政策细则》《成都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实施《全市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梳理创新资源导入清单。聚焦科创空间创新资源要素聚集需求,积极争取国重实验室、知名高校、中科院机构来蓉建设分平台、特色学院和分支机构;梳理国内60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蓉84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创新资源清单,分层分类向科创空间推送。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聚焦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等产业细分领域,推动建设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移动(成都)5G产业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80余家,引导川大、电子科大等17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生物基因编辑等产学研联合实验室24个,组建区块链安全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导入激光加工国际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心、中科院创新药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机构。
开展专项推介活动。组织开展新经济“双千”发布会高品质科创空间专场活动,温江、新都、青白江、双流等区(市)县开展科创空间建设专场推荐活动10次。常态化开展“校企双进”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今年累计举办65场(次),组织1000余家企业对接清华、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邀请200余人(次)院士专家对接产业功能区和科创空间,引入魏于全院士、李灿院士等近10个院士团队入驻科创空间。
看未来
将分层分类打造
专业化特色化的科创空间
成都对科创空间的定位是,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实现区域内新经济产业聚集、创新要素活跃、高端人才荟萃、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交流浸润、服务完善便捷。
瞄准定位,面向未来,成都对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早已精心谋划、超前布局、赢得主动。
下一步,成都市将出台《成都市高品质科创空间营运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以科创资源导入绩效为主、营运经济效益为辅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市区联动的综合考核机制。
将搭建创新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汇集成都市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以及科研文献数据等创新资源。
将分层分类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科创空间。成都将聚焦创新平台整合提升,聚焦创新服务生态营造,聚焦模式创新赋能发展,打造业态鲜明、功能突出的科创空间。
将组织开展科创空间专场推介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科创空间专场推介活动,引聚高端创新资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秦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