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谁说人民币资产不香了 外资在债市继续买买买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1-08-05 20:36: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7月下旬,人民币资产一度异动,外资动作引起议论,人民币资产“不香了”的观点甚嚣尘上。最新数据表明,外资流入中国债市的趋势不仅没改,而且势头加快——7月,中央结算公司为境外机构托管的债券增加754亿元,增量高出上月1倍有余。

  研究机构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人民币资产收益具有优势,加之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参与程度稳步提升,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境外机构继续买买买

  中央结算公司4日公布统计月报显示,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在该公司的债券托管量达33752亿元,较6月末增加754亿元,增量明显高于6月的365亿元。

  7月下旬,人民币资产一度异动,外资作为市场上一股重要的边际力量,在波动中出现短时卖出现象,引起了一些议论。前述数据表明,当月,境外机构对境内债券的投资不仅没有减少,力度还有所加大。

  外资增配中国债券已成为长期趋势。单从中央结算公司数据看,自2018年12月起,境外机构持有的境内债券规模已连续32个月上升。从全口径看,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境内债券已达3.74万亿元,前6月累计增加4889亿元,这一规模较2020年前6月多出近1700亿元。2020年是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的“大年”,境外机构全年累计增持10670亿元。

  力证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增配中国债券之所以表现出很强趋势性,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具有很强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既来自于估值性价比,也源于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稳定性。同时,与中国市场不断提高开放程度不无关系。

  今年中国债券市场表现抢眼。据统计,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31个基点,同期,美国、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上行。在海外债市调整背景下,中国债市逆势上涨。即便如此,目前中外债券利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比如,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约164个基点,较2010年以来的平均值高出40个基点。从这两方面看,对于短期交易类和长期配置型投资者而言,中国债券均具有吸引力。

  此外,由于我国经济与政策比较稳定,加上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上升,人民币资产具备一定避险属性,在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不仅是外资眼中的“香饽饽”,而且还是“避风港”。

  外资增持成为长期趋势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参与程度还将继续提升。

  “外资增持的总体趋势还会持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曾就此阐述四方面理由:国内基本面为外资增持境内债券提供了根本支撑、债券市场具有外资增配的发展空间、中国债券的资产收益相对有优势、人民币资产呈现一定的避险资产属性。

  王春英表示,目前外资持有境内债券占整个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的3%,外资占比还有较大幅度提升空间。此外,她表示,3月底,富时罗素宣布从10月开始分阶段把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中国国债在指数中的占比权重将达5.25%。“有市场机构预测,按照这个权重,中国的债券市场应该会迎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她说。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境外央行类机构对我国债券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增加。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境外央行类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余额263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者持仓比重的51%。中金公司预计,未来随着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占比的提升,境外央行类配置机构对我国债券的配置需求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推荐阅读
 
拟新确立八家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助力碳中和 人保财险护航金沙江水电站
直击中小企业融资 滴灌通投资平台启动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贴心服务 守护客户健康
 
· 严字当头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硬核抗疫
· 巅峰极客网络安全技能挑战初赛出炉
· 织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金保障网
· 邹敬园拿下东京奥运会四川首金
 
热门点击
  1. 中国生产经营状态继续改善
  2.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3.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4.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5.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6.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7.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8.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9.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10.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