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新中国成立75年来,简政放权不断推进、市场准入大幅放宽……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向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国的位次逐步提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无数市场主体茁壮生长、活力迸发。
多项改革协同推进
江苏乾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口腔医疗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今年以来,我们在更多地区开拓新市场。截至目前,公司在浙江、安徽的销售额增长约50%,在广东、四川、贵州也有约30%的增长。”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丁伟明介绍。
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的一个缩影。税收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31个省份中,有12个省份的省际贸易销售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积极成效离不开各方协同作为,以更有力、更精准的系列举措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曹杰锋介绍,税务部门强化对迁出、迁入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持续加大跨区域协同服务力度,以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更好地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和涉税经营主体畅通流动。
除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外,各地各部门还围绕健全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发力。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介绍,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简化许可事项,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推动实现“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等内容。
“随着《条例》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实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制度基础将更加坚实,惠及各类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将更加公平,我国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总监许新建说。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良法善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保障措施逐步完善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介绍,营商环境配套法规体系已初见雏形。在《条例》的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管理办法和部门条例,初步形成营商环境立法执法多位一体的“雁阵格局”。
与此同时,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立法、执法也取得积极成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60件,罚没金额超过25亿元,推动市场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已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修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着眼于破解掣肘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已提上日程。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增强民营企业家群体对经营环境、经济政策的稳定预期和信心。
着眼于推进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姜杉表示,司法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为各类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研究修订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自主开放,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推动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
外商投资环境优化
百舸争流千帆竞。我国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近3.7万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超5800亿元。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还是与近十年来我国引资规模纵向比较,都处于高位水平。
外资企业加速布局,得益于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多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就是最新例证。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企业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季剑军表示,通过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能够更好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