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门见到大熊猫,对我们来说已不是新鲜事喽。”近日,宝兴县生态管护员胡开义打开手机相册,找出他拍摄的大熊猫照片,语气颇为自豪。
宝兴县是四川最容易偶遇大熊猫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首批国家公园。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的面积占该县县域面积的81.7%。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3年来,宝兴县是如何让人与大熊猫和谐相处,实现生态共富的?
加强生态管护 大熊猫“串门”次数变多
胡开义最近一次遇到大熊猫是在3月。“当时我正在山上巡查,看到相隔约百米远,一只大熊猫在慢悠悠地爬坡。”胡开义说,遇到大熊猫后,他还有“职责在身”——需要拍下视频或照片,按标准采集大熊猫留下的痕迹,提供给科研人员。
这些痕迹,是确认境内大熊猫身份的重要依据。据最新统计,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大熊猫野外年遇见数已由178只上升到185只。
除了助力科研,管护员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排查在国家公园内,是否有危害动植物的事件。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拉村管护员杨汉彬说,得益于自然修复和日常监督,现在泥土被树根稳固住,灾害发生频率相对变少。“大熊猫来‘串门’的次数也变多了。有一次,大熊猫来村里喝了水,慢悠悠地往回走,距离我仅3米。”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还有300多名像胡开义、杨汉彬一样的当地居民成了生态管护员,从事巡山护林、护村防火、入户宣传等工作。在管护员的宣传下,更多的村民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从“伐木工”主动变为“护林员”,最终成为生态保护的受益者。此外,雅安市首份“司法+碳汇”协作协议在宝兴签订,用司法力量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
深挖文化内涵 为入口社区注入发展活力
“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日前,在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
在宝兴县,该县建立了“园地一体化”机制,县、乡、村三级主要行政领导被纳入国家公园管护体系并兼任站长(点长),一体推进区域发展和公园建设。
“入口社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纽带,我们也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宝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邹波介绍,2023年,“宝兴穆坪”被纳入全国首批10个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入口社区。
今年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进宝兴县穆坪镇,看到道路两旁是五彩缤纷的花墙,在“熊猫古城”字样的牌坊两侧,是两个穿着藏族服饰披着哈达的大熊猫花灯,欢迎游客到来。
宝兴县手握“大熊猫”这个超级IP,开放了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通过深挖大熊猫文化内涵,主打像大熊猫一样的“慢生活”。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长假期间,当地举办“熊猫慢城”系列特色活动,包括迎国庆·赏熊猫灯会、“熊猫慢城”主题美食集市、“花舞·熊猫慢城”赏花季等,未来还将持续开发森林康养、自然研学、熊猫文创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注入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