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岁末,家庭农场主忙碌依旧,播种着蜀乡沃野的丰收希望——
德阳广汉市好耕夫家庭农场的上百亩小麦地里,无人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
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永丰村,上百亩耙耙柑已经挂果,村民正忙着给果子套袋;
雅安市汉源县草根家庭农场的甜樱桃进入冬季管护期,农场主任素茂正忙着给果树修枝施肥;
在成都简阳市原乡闲庭家庭农场,育肥猪舍的上百头黑猪膘肥体壮,将在春节前上市……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家庭农场发展,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我省出台了完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推出家庭农场能力提升、示范创建和品牌培育等“组合拳”。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力量。
建体系:建章立制,推动家庭农场综合能力持续跃升
“感谢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我从一名农业‘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近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鼎加家庭农场里,返乡创业的“90后”家庭农场主廖磊正忙着对葡萄园进行管护。2021年,廖磊成功从众多彭山种果好手中脱颖而出,跻身彭山2021年度葡萄“果王”。当年,他家果园亩产达1300公斤,年销售额近200万元。
廖磊只是全省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为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开展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人才缺乏等短板,四川积极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固农业基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助力乡村振兴。
高位谋划、建章立制。近年来,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四川省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2年)》《四川省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评定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支持政策,在全国率先设置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指导。
强化要素保障是首位。聚焦激活“人、地、钱”三要素,四川不断做强家庭农场发展的要素支撑。育“人”才,既要把小农户培育成家庭农场,又要吸引各方有志有识之士下乡、返乡、留乡创办家庭农场;聚“地”力,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等契机,解决经营用地需求;广“钱”途,在财政奖补、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个案例受到关注——纳入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以来,广汉市陆续出台扶持政策,根据家庭农场示范等级给予社保补贴、农场主学历提升补贴等支持,实施“职业农民贷”等金融扶持。同时,将家庭农场主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确保一个家庭农场至少有一名技术辅导员和政策辅导员联系帮扶。
实践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坐标。经过多年培育,广汉市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支撑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初步建立起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共培育家庭农场1433家,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
系统化培训是抓手。为提升农场主的生产经营能力,彭山区每年都会适时举办彭山区乡村人才培育公益课堂,根据不同对象开发“课程+项目+基地”的培育方案,公益课堂成为培养新农人的“孵化器”。去年,彭山区新支持20家家庭农场主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新支持9家家庭农场主取得农业职称(含技能鉴定)或农业专利,均超出年度目标。
数字是客观的记录者。截至目前,全省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达到22万家,省级示范场2836家,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放眼未来,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我省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0万家,基本实现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家庭农场。
强示范:聚焦打造“领头羊”,推荐全国典型案例、定期评定省级家庭农场
隆冬时节,一个喜讯传来:四川正式启动第八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评选工作,本年度预计新评定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300家。
评定意味着选优,示范意味着引领。着眼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全局,2015年,四川启动相关评选工作,每年评出一批示范带动好、综合实力强的家庭农场。迄今为止,全省共有2836家家庭农场获此殊荣。在国家层面,2019年起,农业农村部已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四川先后入选6家,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入围?又该如何示范?各地有不同的答案。
在汉源县,当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借助实施家庭农场主轮训计划、加大项目资金补助、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等措施,汉源县积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和示范工程项目。成立家庭农场技术服务团队,构建“高素质农民与家庭农场双向培育机制”,推动家庭农场主素质提升,示范带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县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数量达2600余家。其中,县级及以上示范农场达451家,不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更实现家庭农场总量等位居雅安市第一。
家庭农场主,正在成为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汉源县家庭农场主任素茂,作为全省优秀职业农民和汉源县“十佳甜樱桃种植能手”,持续向周边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增收增产和4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简阳市,当地以创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为契机,建章立制为家庭农场发展保驾护航。当地明确,实施家庭农场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一个培育对象落实帮扶队伍,指导家庭农场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同时,市级层面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家庭农场创先争优、品牌建设、产业发展补助等。家庭农场除了在农业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税收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外,家庭农场主还在养老保险、学历提升等方面得到政府扶持与奖励。当地还牵手金融机构,打通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近3年来,全市获得各项政策扶持的家庭农场已达到2000家次。
实招、硬招迭出的背后,简阳市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截至11月底,简阳市在册家庭农场达到2700家,县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达70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市级188家、县级487家。从产业类型来看,全市家庭农场主以种植业、畜牧业、种养结合为主,分别占比 36%、25%、28%。2022年,预计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将突破10亿元。
着眼未来,简阳市正在绘制新的蓝图:结合家庭农场发展实际需求,加大对种粮(油)、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扶持,对优秀人才返乡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给予政策优惠和适当补助,逐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规模和扶持范围,更好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效应。
育品牌:高水平竞技,展现四川“新农人”新形象
12月2日,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在成都启幕。场馆之内,首次设立的家庭农场展馆,展示出四川家庭农场的全新形象。
形象,来自千帆竞发后的乘风破浪。去年底,由农业农村厅、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携手简阳市、广汉市、眉山市彭山区、汉源县四地共同举办了“蚕丛杯”四川省家庭农场品牌创新创意大赛。经过激烈角逐,1名特等奖、7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8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脱颖而出。最近举行的大赛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轮流戴上“桂冠”。
高水平竞技,展现出四川“新农人”新形象。目前,四川已入库家庭农场总数达22万家,并选取其中的优秀者为本土家庭农场代言,持续提升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
这是培育“天府良农”的创新之举。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天府良农”是主力军。通过专业赛事,展现全川家庭农场新形象、切磋技能,是培育“天府良农”的有效路径。
这是全省“三农”工作的创新探索。“蚕丛杯”四川省家庭农场品牌创新创意大赛采用“政府搭台、乡村出题、高校答卷、成果落地”的模式,进一步增强四川家庭农场品牌创建意识。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引导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创办家庭农场,提升全省家庭农场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
高校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大赛根据乡村真实的需求,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不仅整合了高校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农业注入更多的艺术元素、科技元素,更是让众多有知识、有活力的青年关注“三农”,参与到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让学子们学以致用,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大展身手。多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将地方和企业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相结合,探索出高校、行业及企业合作育人的新路径。
大赛以简阳市、广汉市、彭山区、汉源县等4个县(市、区)遴选的示范性家庭农场为对象,围绕川粮油、川猪、川菜、川果、川药、川牛羊等六大产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15个省32个市86所高校共2104件作品,经过初赛评审和网络投票,共有33组作品入围决赛,无论是参赛规模、评审标准还是作品质量,均超出预期。
一场系统大比武,一次能力大提升。彭山区的着力点,是聚焦大赛成果转化,把本次大赛的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多家庭农场中去,让农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着力破解家庭农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当地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截至目前,联盟已有会员700余名,覆盖面积近10万亩,构筑起引领全区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品质品牌的坚强后盾。
广汉市的工作重点,是聚力打造品牌。当地以开展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品牌专项计划为抓手,力争打造一批“引领全省、享誉全国”的家庭农场品牌,持续为家庭农场赋能。同时,以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为平台,指导8家或8家以上不同类别的家庭农场组建联合体,抱团发展、共享资源,实现家庭农场集中成片发展。
站上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四川农业现代化的战鼓已经吹响,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目标明确:
——展望未来,四川将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强化自我服务能力,支持发展具有多元利益联结机制的家庭农场联盟;
——乘风破浪,四川将继续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合作经营壮大产业,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