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审计厅厅长黄河向会议作了四川省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的报告。报告显示,一年来,审计厅完成审计项目120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37.90亿元,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21.70亿元;提出审计整改建议被采纳191条,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2项。
移送涉嫌违法违规事项271件 移送人员137人
报告显示,2013年,全省审计机关共移送涉嫌违法违规事项271件,移送人员137人,移送金额62亿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5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47件,移送有关部门109件。
审计部门高度关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对权力集中部门及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资产资源监管、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要事项和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尤其针对违法违规问题频发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紧盯招投标、工程监理、投资结算以及款项支付等环节,守住国家建设资金的最后一道关口,共移送涉及工程建设方面的违法违规线索91件,涉及金额33亿元。
深入揭示各类违法违规手段。注重分析经济犯罪方式、权钱交易运行脉络,针对资产转让、对外投资方面搞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等行为,提出堵塞漏洞、防控廉政风险点的措施和办法,增强了审计监督实效。仅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就移送涉嫌通过母子公司关联交易谋取不合法利益,以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税费流失等案件线索6件,涉及金额3.51亿元。
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多发群体的审计监督力度。针对财政财务收支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多反映在基层预算单位及涉民问题突出的实际,审计移送处理了乡镇、村社、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等基层单位人员骗取各类国家补助、违规收费以及截留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线索38件,维护了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部分违规单位被点名
据报告,此次审计首次对省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探索。组织104个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全面的审计自查,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厅等5个部门及其14个下属单位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对51个省直部门的“三公”经费、购买社会服务等5个专项进行了审计调查,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审计表明,各部门预算执行总的情况是好的,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抽查20个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上年减少1903万元,下降25.4%,支出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是报告也指出,部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门预算尚未全面有效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部分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使用绩效不高,部分单位仍然存在未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和机关购买服务不够规范统一。
在审计报告中,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人防办的公务接待费分别超预算28.22万元、17.53万元,省地矿局参公管理后,因历史原因和特殊体制形成的自有资金结余1.76亿元脱离了财政监管,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将租金、培训费等收入89.54万元私存私放,并以“岗位津贴”等名义违规向本校职工发放60.19万元等多个部门和机构在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均被点名。
省属国企金融机构问题多 8园区自行扩展管辖范围
《报告》中披露,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省级融资平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运作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时,部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影响了投融资能力,未完全达到政府组建平台公司的预期目标。此外,注册资本380.59亿元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经营。部分企业融入资金使用效益较差,导致偿债能力弱,偿债风险较大。此外,川投集团所属的国贸公司2007年至2010年违规出借资金,导致国有资产潜在损失1780万元,铁投集团部分重大投资存在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
除了审计省属国企,省审计厅还对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信用社制定、完善规章制度40项,通过收回贷款、完善贷款手续、调整账务等措施整改违规问题金额12.72亿元,82名责任人受到处理。
此外,四川2013年审计报告还公布了产业园区投资绩效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据省审计厅调查,在10个市级政府管理的产业园区中,有8个园区未按规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通过整合或委托代管乡、村的方式,将园区的行政管辖面积从上级批复的125平方公里扩展至461平方公里。自行扩大园区边界和政策执行范围,混淆了园区发展的目标口径。(本报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