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经济

四川文化产业 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前十省份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3-04-19 17:53: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近日,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了 “2022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四川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八名,三个分指数也均进入全国前十,是西部地区连续多年唯一进入前十的省份。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张斌给出了答案:这与四川高度重视和着手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传承创新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充足、规划齐备等分不开。

  新型文化融合业态蓬勃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mini版黄金面罩、三星堆冰激淋、三星堆眼罩……三星堆出土文物同款文创产品既有“颜值”又独具特色!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三星堆考古新发现掀起一波“三星堆热”,带动了三星堆文创产品发展,销售额实现激增,从2020年的380余万元激增至2022年的2000万元,目前,2023年仅一季度就已达到1500万元左右。

  不久前,以破50亿元的票房创造了中国动漫产业的新纪录的“成都造”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荣获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最佳动漫作品奖”,这是四川首次申报作品获得此项奖项。

  此外,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互联网+文化”“文化+旅游”等新型文化融合业态正焕发勃勃生机,逐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一组组耀眼的成绩,成为四川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潜在动力源。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表示,2022年,四川省凭借文化和经济优势,在文化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方面取得了较为平衡的发展,综合发展指数以及三个分指数均进入全国前十名。“从数据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四川省在产业驱动力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公共支持力方面表现突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新业态融合能力较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国家级品牌的数量进入全国前列。”

  “目前,四川省的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内容创作增长快速,文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强。”曾繁文说,从细分指标来看,四川省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以及新业态16个小类融合方面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张斌也认为,不管从综合指标,还是从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标来看,四川文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更加突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张斌还指出,目前,四川省文化产业从培育壮大的初级阶段,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支撑下,四川文化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建筑设计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是拉动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数据增长的主要原因。”张斌表示,其中,文化新业态利润率高,税收贡献大,“助推器”作用强,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星堆文创走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圈折射出当前四川省文化新业态强劲的发展势头。”张斌指出,2022年,四川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高于四川省规上文化企业整体增速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文化新业态增速0.1个百分点。

  底气何在?

  五大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四川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四川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在张斌看来,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来自五个方面: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战略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

  “四川高度重视和着手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文化强省。”张斌表示,来自政策的支持是四川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唯一进入前十名的西部省份的重要原因。

  “四川还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张斌说道,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大省,四川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包括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以大熊猫、小熊猫繁育基地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代表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等,尤其近几年大火的三星堆遗址,反映古蜀先民们基于中华文明的传统,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截至2023年4月,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2处,位居全国前列。

  “立足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布局,四川还十分重视区域协同发展。”张斌说道,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印发,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引领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我国文化和旅游新发展空间、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两地人员往来更加密切,科创和产业互融共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由此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体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

  张斌谈到,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既抓住有效投资这个稳增长“牛鼻子”,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存了后劲,既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有利于扩大新兴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

  据《2022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显示,2022年四川省全省共列项目700个,其中续建项目454个,计划2022年开工项目246个。值得关注的是,在58项现代服务业项目中文旅产业项目就多达27项,占比接近50%,彰显了文旅产业大省的投资热度。

  “四川的人才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张斌表示,四川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高校毕业生有近20%留在了四川,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各高校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量“蓉飘”人才集聚四川,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信心何在?

  “文化+”赋能文化产业迈向发展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曾繁文看来,政策引领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文化是一条源自历史、流向未来的丰沛河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它的润泽。产业大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意味着文化产业迈向‘升级版’的融合发展新阶段。”张斌认为,文化产业不仅自身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其附加值高、与其它产业融合性强的特点对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文化产业数字化将催生新的业态,科技创新将为文化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与场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将成为文化产业产值增长的核心点。“未来希望四川可以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奋力创造巴蜀文化新辉煌,以文化强省建设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荐阅读
 
西门子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与低碳化
成都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锦江区开幕
西华大学师生为乡村娃科普农业元宇宙知识
华夏保险资阳中支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党建活动
 
· 迎大运 成都大源篮球挑战赛火热开打
· 四川发现新生物物种汶川滑蜥
· 第二届长寿时代财富高峰论坛走进成都
· 蓉税智库聚力 服务成都企业走出去
 
热门点击
  1. 成都国际时装周在成都正式盛大开幕
  2. 四川落实定向降准政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得
  3. 泸州老窖大降价 与茅台五粮液争市场
  4. 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稳中有升
  5. 天原集团上半年亏损近四千万
  6. 硅宝科技荣获首届工业企业履责五星
  7. 东亚银行公益基金在川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8. 民营银行首发阵容出炉 四川四民企欲破冰
  9. 四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
  10. 四川审计报告出炉 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