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经济

盘点今年十大亮点 四川自然资源这一年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3-12-29 09:41:04】 【来源:四川在线

  年终岁末,回看2023年,有着别样的精彩。四川自然资源部门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狠抓落实,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细、见行见效,努力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这一年,紧盯经济运行强化要素保障,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提升;这一年,一批生态修复项目落地实施,废弃矿山、草原湿地展新颜;这一年,持续以“长牙齿”硬措施抓好耕地保护,为“天府粮仓”守“耕”基……

  本期,我们盘点2023年值得关注的四川自然资源十大要闻,看四川自然资源工作这一年。

  这一年,从0到1

  第一个

  四川首个国家山水工程竣工

  今年,四川首个国家山水工程——四川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竣工,这也是四川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项目。工程总投资96.7亿元,共实施6大类工程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

  通过广安山水工程的实施建设,华蓥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工程实际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3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3.48%,区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Ⅲ类,全面巩固和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广安山水工程为四川其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累了经验,也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四川方案”和“四川智慧”。

  当前,四川正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四川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近年来,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四川生态保护修复任务重,重点修复区域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今年,四川首个指导性文件《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旨在建立“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

  《实施意见》提出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3种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4个方面“大展拳脚”。

  让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社会资本主体获得应有的收益和一定份额的产权激励,是制定《实施意见》的重要考量。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主要有3个方面的收益,包括指标收益、剩余资源利用收益以及自然资源开发权益激励等。

  第一次

  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上户口”

  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启动,现已通过成果审核验收、完成公告。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相当于给自然资源上一个特殊的“户口”,进一步摸清自然资源“家底”。2019年起,国家提出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2020年,四川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到2023年实现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覆盖。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涉及省、市、县(区)三级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是我省保护等级最高、面积最大、权属争议最多的登记单元,也将是我省首个全面运用三维登记模式的自然资源,最终,将生成一本“立体户口本”。

  有了“户口本”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于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解决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不落实等问题,助力重要生态空间的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

  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以来,全省已启动1300余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

  川渝联手建设“六江”生态廊道

  川渝两地跨界江流的保护,如何双向奔赴?今年,川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六江”规划》),统筹“六江”生态廊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明确了“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任务书”,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六江”即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由其组成的生态廊道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天然纽带,具有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碳汇能力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串联成渝双核及46个重要节点城市。

  规划区范围涉及四川省13个市53个县(市、区)333个乡镇(街道)、重庆市26个区县(自治县)250个乡镇(街道)。《“六江”规划》明确一系列目标,比如到2030年,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609平方公里、开展土地综合整治1197平方公里。为此,两地将统筹部署和实施“1+7”生态保护修复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

  建一个数字世界的四川

  在2025年,四川可望有一个数字世界的“双胞胎”。这一设想的实现,与实景三维技术息息相关。今年正是这一计划的实施元年——《实景三维四川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

  实景三维是真实场景的三维数字地图,被视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将现实世界“复刻”入数字世界,高精度、高分辨率、多模态是其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明确,要在2025年建成全省地形级实景三维,初步完成全省21个市(州)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和重点区域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初步构建数字四川的三维地理空间基底。同时,建设四川省境内三大地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影响范围内重点区域城市级实景三维。

  更加让人期待的是其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在全省地形级和城市级实景三维基础上,采用“1+N”应用场景开发模式,规划了十大专题应用场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与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矿产资源开发与监管、督察执法、耕地保护及其他专题应用。

  这一年,从1到更多……

  更严了

  9项措施加强耕地保护

  千方百计把耕地保护好,才能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若干措施》提出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升耕地质量、从严从实加大督察执法力度、健全考核约谈问责机制、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基础支撑9项措施。

  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施行

  耕地保护的法律网也在织牢织密。今年3月1日起,《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施行。

  这是《实施办法》自2012年修正后的首次全面修订,共八章八十条。此次全面修订,一是贯彻土地管理上位法修改的需要,二是落实我国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三是提升我省土地管理法治化水平的需要,可为四川土地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实施办法》将耕地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护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征收程序,健全节约集约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此外,还作出专章规定,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法定地位、效力、分类和编制内容。

  新动向

  9座名山“身高”更新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次测量后,四川9座名山“身高”更新。今年,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贡嘎山、四姑娘山、螺髻山、光雾山、狮子王、格聂山、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9座山峰高程数据。这些数据将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使用。

  相较于此前高程数据,央迈勇变化最大,高度增加75米,最新“身高”为6033.0米,亚丁三座神山最高峰也由原先的仙乃日变为央迈勇;其次是贡嘎山,高度减少47.1米,最新“身高”为7508.9米。

  这次公布的山峰高程,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达到分米级别精度。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准确的山峰高度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幕拉开

  矿产资源被称作“工业粮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论证和筹备,今年,四川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幕全面拉开。

  四川是全国能源资源大省,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天然气、页岩气、锂、钒、钛等8种矿产查明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四川新发现矿产地166处。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四川将着力寻找国家紧缺的锂、钒、钛、稀土等28种重要矿种,并以“查缺、找量、强优、增产”为目标,按照“新区突破、老区增储”的思路,加快推进战略性矿产增产保供。力争到2025年,在国家紧缺矿种新增资源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除了发挥地勘单位等找矿“主力军”优势外,四川着力支持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地质找矿,形成多渠道矿产勘查投入新机制,力争实现找矿突破。

  山洪地灾避险搬迁安置启动

  今年,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四川新一轮山洪地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接续启动。按照《四川省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村(居)民避险搬迁总体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未来5年,22.6万受山洪地灾威胁的群众,将搬迁至具有生产、生活条件的安全适宜地带。

  这是四川首次将山洪灾害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同步规划、统筹实施,也是自2007年四川实施避险搬迁以来,单次规划最大规模的山洪地灾避险搬迁工作。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一直以来,四川将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底板工程”持续推动。10余年来,通过避险搬迁,68万群众远离地灾威胁。

  规划编制前期,四川启动了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摸底调查,首次查明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山洪地灾极高、高风险区的避险搬迁底数。按照“以搬为主、搬治结合”的思路,《总体规划》首次整合优化搬迁安置政策措施,并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省级考核梯级激励标准。

 
 
 
推荐阅读
 
全光开关处理器比传统芯片快上千倍
中意人寿做客成都电台 探讨保险人才发展趋势
西南民大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
成都棋院举办五子棋国际数棋教师培训
 
· 电子土壤能够促进作物生长
· 成都市青少年街舞比赛顺利落幕
· 打好收官战 内江最大制造业项目开工
· 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发布终极预告
 
热门点击
  1. 成都国际时装周在成都正式盛大开幕
  2. 四川落实定向降准政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得
  3. 泸州老窖大降价 与茅台五粮液争市场
  4. 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稳中有升
  5. 天原集团上半年亏损近四千万
  6. 硅宝科技荣获首届工业企业履责五星
  7. 东亚银行公益基金在川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8. 民营银行首发阵容出炉 四川四民企欲破冰
  9. 四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
  10. 四川审计报告出炉 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