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对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作了更详细更具体的规定,其中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对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经营者,要求事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知情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的权益保障和利益得失。我省网络消费领域知情权保护情况如何?9月18日,记者从四川省消委会获悉,日前我省已发布《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省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一、虚假宣传普遍,刷单炒信突出。商品服务信息真实性与价格透明度不足,网络消费中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56.31%的受访者遇到过“图文展示虚假宣传”,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反映,在购物过程中遭遇了“图片款型与标价不符”以及“产品功能被虚构或夸大”的问题。
二、大数据杀熟频发,低价诱导反复收费。消费者面临一系列与价格透明度及公平性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大数据杀熟”现象。49.28%的受访者“在多次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后,价格逐渐上涨”,45.1%的受访者在“取消或延迟购买后,再次查看时商品价格发生变化”,35.79%的受访者遇到“同一时间不同用户在同一商家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在外卖、在线旅游、在线购物等消费者高频次消费的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较为频繁。
三、用户协议不透明,个人信息保护关注度高。用户协议、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规范,使消费者随时可能面临难以预知的风险和损失。超四成受访者在购物和金融类APP遇到过用户协议必须点击“确定”才能使用APP且“确认”前无法预览“用户协议”现象,“晦涩难懂”“字体小阅读难”与“协议位置不显著,未明确提示”是“用户协议”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用户在不了解详情的情况下就成为服务提供商不合理条款的受害者。
四、自动续费未显著提醒,自动跳转第三方网页告知不足。超过45%的受访者在订阅服务时不知道存在“自动续费选项”,自动续费选项存在“被默认勾选且字体很小”“位置隐蔽”、甚至部分用户对此毫不知情等问题。46.11%的受访者在“未收到任何提醒”时被扣费。
对此,四川省消委会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与执法力度,优化维权流程与机制,强化平台责任与自律,提升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教育与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