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四川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3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如何看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总体表现?数据背后透出了哪些新信号?相关人士就此进行解读。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
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
结合今年以来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季度延续7%以上的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其中,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茶叶、水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4%、5.2%、6.1%,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步恢复。工业生产稳定增长,41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超过85%,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发展带动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3%、13.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互联网经济、商务会展活动等带动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市场需求稳步扩大。投资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1%、6.9%。消费市场稳中有升,限额以上18类商品中有14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基本生活类消费稳步增长,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4%;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4.5%、9.1%。外贸市场韧性增强,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集成电路、电脑及零部件等外贸优势持续巩固,“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订单持续火爆,前三季度公司工业机器人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是四川经济新动能加速积聚的一个缩影。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四川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1.6%、20.2%,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8.1%,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54.3%。互联网行业保持较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
四川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和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5%、11.4%,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7倍、59.4%。清洁能源大省地位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同比增长12.1%,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量比重达75%左右,太阳能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今年以来,四川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成都世运会为契机发展“票根经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充分激发消费潜能。
文体旅游消费较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其中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发行放映、文体娱乐及经纪代理等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各地依托“川超”赛事推动相关消费加快回升。线上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7.7%、26.3%。
“全省经济顶住压力、稳步前行,离不开宏观政策的主动作为和精准发力。”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一方面,政策效能加速释放,相关需求及生产领域恢复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9%、8.7%。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4.3%、11.3%、8.0%。“两新”政策带动相关生产扩张,发电机组、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屏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另一方面,四川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助企服务力度,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7%,增速较1—7月加快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较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较好基础。”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许彦认为,从发展动能看,四川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积聚,经济发展的韧性十足;从发展支撑看,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将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