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9日讯 尘封八十年的珍贵手稿,揭开了艺术大师张大千与千年敦煌的深情对话。10月19日,在2025天府书展上,由四川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张凯编著、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重磅新作《大千敦煌——张大千敦煌石窟考察笔记研究》正式发布。该书首次全景式公布了张大千1941年敦煌考察的原始笔记手稿,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全书收录二百余幅高清影像,七十万字学术内容,完整展现了张大千在敦煌期间的研究笔记与石窟记录。书中揭示,他曾对莫高窟七十个洞窟进行二次记录,其洞窟编号体系与后世“张氏编号”存在明显差异,折射出这位艺术家在实地考察中的探索历程与方法创新。


发布会上,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振斌,原副院长、著名美术史家魏学峰,以及多位文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大千敦煌》的问世。成都时代出版社向四川博物院、成都市图书馆“汪毅捐赠张大千文献馆”捐赠新书,推动学术成果进入公共文化空间。
原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在致辞中表示,作者张凯历时三年潜心研究,通过大量原始档案和实地比对,系统还原了张大千敦煌考察的全过程,为学界重新认识“张大千的敦煌价值”提供了翔实依据。“这部作品在史料整理与学术论证上都具有开创意义,填补了研究空白”,魏学峰说道。
张凯在现场分享创作感悟,讲述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诸多细节:从手稿中的洞窟描记,到笔记中对色彩、结构的分析,处处可见张大千对敦煌艺术的敬畏与热爱。“在这些泛黄纸页中,能清晰感受到他面对千年壁画时的震撼与虔诚。”张凯说。
活动现场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互动环节。一场主题舞蹈“飞天”表演将观众带入敦煌意境,特别设计的“洞窟编号入场券”成为观众手中的“时空钥匙”。抽奖环节赠送的敦煌文创产品引发阵阵掌声,观众们热烈讨论书中的学术内容与各自的敦煌之旅,让书香与文化在现场交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千敦煌》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文本,也让公众得以重新认识这位艺术大师与敦煌之间的精神纽带。这份历经八十余载的手稿,如今再次“苏醒”,让人们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读懂张大千笔下的敦煌。(夏天)
|